「新奇」的老古董鐘 ——「和時計」
Jul 29, 2015
先前讀到本刊專欄作者Kyo寫到「和時計」,讓我想到在精工SEIKO鐘錶博物館的經驗,館內除了蒐集了各式精工歷史鐘錶外,還有許多西洋老鐘,並規劃了一個專門展示和時計的房間。和時計是顯示符合日本傳統日夜觀念的計時器,它能藉由人工調整砝碼的位置,讓鐘在白天與夜晚走速不同,並能自動切換日夜走速。
這不禁令人聯想到宇舶的「時間之鑰」和愛馬仕的「變速腕錶」、「時間暫停腕錶」;等。這三個錶款的設計概念都是配合主觀的個人意識來顯示或隱藏時間,而近兩百年前的和時計則是以其顯示的時間配合自然的日夜變化,都與現代普遍使用的時間觀念不同。或許上述三款腕錶的設計師並未見過和時計,不過,可以確信的是,這種迥異於現代觀念的歷史智慧,一定能提供喜歡創新的設計師許多有趣的想法。
在此之前,我也不曉得和時計的存在,第一次見到,心裡有一種「原來也能這樣搞」的感覺,佩服日本人一邊接受西方文化,同時又將之改造成符合傳統文化的設計。江戶時代的日本採用「不定時制」,雖然日、夜各占了六個時辰(12小時),但日出之後才算白天時辰,日落之後才用夜間時辰。因此,隨著天體運行,日、夜的長度是此消彼長,天天在變。
例如:夏至時白天的六個時辰,實際上差不多有16小時(以東京緯度來說),而夜晚的六個時辰只有8個小時。冬至時,則是白天約有11個小時,而夜晚有13個小時。於是,日本人將西方傳來的計時器做了修改,增加了一組擒縱擺臂使之達到兩組,其一用來做白天的擒縱,另一做夜間的擒縱(擒縱器之後的輪系則是相同的),走速可以不同。
以夏至為例,白天的擒縱走速較慢,夜晚較快。再考慮到日夜的消長是隨時在變,每天的變化不易查覺,約十天左右就有明顯差異,一般以24節氣做為參考。圖片這個鐘的擒縱擺上做了30餘個齒,多出來的齒推估是做為調節快慢使用。將砝碼往內或外移動一齒,就能使走時配合實際的日夜變化加快或減慢。移動砝碼需要動手調整,但日、夜擒縱擺則能按機械裝置自動切換,結構簡單卻可靠。這種看天色判斷時間的觀念應該是從中國來的,不知中國是否也有類似機制的鐘?
這種具有兩組擒縱擺的和時計是比較複雜的,另外也有以普通單一擒縱結構的機芯所改製的和時計,妙處在於其時標是可以移動的,以夏至為例,白天較長就把白天六個時辰的間隔拉大一些,晚上的間隔縮小些。和時計的外觀不拘一格,有些的時標刻度是像尺一樣的直條型,對於習慣於圓型鐘盤、錶盤的現代人來說,很有意思。
文/賴彥嘉
延伸閱讀:大名時計博物館見聞錄(上)
延伸閱讀:大名時計博物館見聞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