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時計博物館見聞錄(上)

Jul 6, 2015

大名時計博物館位在東京谷中的住宅區內,雖然巷口有指標,不過還是一不小心就會走過頭,非常不起眼。

前陣子去了一趟東京,途中抽空跑了一間很有意思「大名時計博物館」。名字聽起來氣派,但實際上它絕對稱不上是一間有名的博物館,我會知道它純粹只是偶然,規模也並不大,雖然展間裡的展品陳設得滿滿的,但實際上整個展間也不過二十坪上下,走馬看花的話搞不好十分鐘就逛完了,即使像我興致盎然地把每則說明都讀完了,從頭到尾大概也只花了一個多小時,而在這一個多小時間除了我之外只有兩三組參觀者,而且看起來都是星期天早上健行順道經過的阿公阿嬤(話雖如此入場還是要300日圓),基本上就是這樣一間小小的博物館。

大名時計又稱和時計,指的是日本在江戶時代吸收了西洋的鐘錶製作技術,改採當時日本通行的「不定時法」,並且依照日本固有的文化和美學所自行製作出來的鐘錶(其實主要是鐘);「大名」是日本封建時代對一地領主的稱呼,基本上屬於貴族階級,而跟同時期的西方國家一樣,鐘錶這類精密工藝品也是專屬貴族所有,因此「大名時計」的稱呼遂應運而生。

這裏順便解釋一下不定時法。這套計時法同樣也是日本古代使用的,它基本上也是將一天分割成12個時辰,不過這12個時辰卻不是等長的,它根據天黑和天亮將一日切成日夜兩半,而所謂的12個時辰是將兩個半日分別分成6等分而來的;由於隨著四季變化日夜的長度也會不同,因此雖然白天(或是晚上)的6個時辰每個都是等長的,但像現在入夏了以後,白天的一個時辰卻會比晚上的一個時辰長上很多,反之亦然,所以稱之為不定時法。

像這樣的計時方式完全是因應農業社會而來的,而為了滿足這樣的時制,鐘錶的機制也必須特別設計,有的是會採用兩個不等速的擺輪每半日切換,讓白天和晚上指針運行的速度不同,有的是指針定速,面盤上的刻度卻會隨著日夜長短變化自行改變疏密,凡此不一而足,非常有意思。我第一次知道不定時法、看到採用不定時法的計器是在很多年前第一次去到SEIKO的時計資料館的時候,之後因緣際會又陸續在很多公私場合多讀了一些相關資料,這次去東京除了這間博物館之外還拜訪了熟悉日本古代和時計的人士,過程中更是累積了大量的心得,這裏講起來的話恐怕會沒完沒了,之後有機會的話再來好好聊聊。

在日本有很多地方都有機會看到所謂的大名時計,不論是大型的公立歷史博物館,或是像SEIKO、還是這間大名時計博物館這種小型的私人博物館都有為數不少的收藏,不過據我所知並沒有什麼單一大規模的單位是在專門經營這一塊的,而私人展覽多半都很local,即便是像SEIKO這種大企業,恕我直言,他們家時計資料館四樓專門收藏古董鐘錶的空間,直到我上次去看的時候還是像倉庫一樣,並不能說是妥善的展示(其實他們原本也沒有要展示的意思,那間博物館的重點是他們自家的產品),因此要看這些老東西只能看一家算一家,當真是一期一會了,所以這次我也是抱著這樣的心情造訪這間博物館的。(待續

延伸閱讀:大名時計博物館見聞錄(下)

延伸閱讀:「新奇」的老古董鐘 ——「和時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