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地亞藝術大師工坊 絕美藝術的保存延續 Part 2
Nov 11, 2024
(承上篇:卡地亞藝術大師工坊 絕美藝術的保存延續Part 1)美感呈現正是玩錶的一大樂趣所在,這也是卡地亞身為製錶專家極度重視的領域。尋求世界上各形各色的珍貴藝術工藝,卡地亞藝術大師工坊製作出無數極富珍藏價值的珍稀錶款。這些工藝大致的三個主題方向:金屬之藝、火焰之藝與構圖之藝。Part 1介紹了卡地亞藝術大師工坊和金屬之藝,接下來繼續介紹火焰之藝,它囊括琺瑯彩繪、掐絲琺瑯、內填琺瑯、單色琺瑯與鎏金填彩單色琺瑯、鏤空琺瑯及火金工藝等;最後則是構圖之藝,包括寶石鑲嵌馬賽克、花卉細工鑲嵌和麥稈鑲嵌工藝。
內填琺瑯工藝
內填琺瑯在中世紀的法國利摩日相當盛行。具體作法是先利用多種尖細的雕鑿工具在金屬板材上刻製圖案,在將琺瑯粉末填入凹槽,其過程需要經過多次燒製來定色,而琺瑯填料和凸起的金屬輪廓會形成鮮明的視覺層次。上圖錶款於2016年推出,運用內填琺瑯工藝製作回眸優雅的美洲豹。
單色琺瑯工藝
文藝復興時期,利摩日琺瑯即是以精緻細微的單色琺瑯聞名。作法是先在面盤上塗覆黑色琺瑯且經過燒製,再以細針或筆刷塗上利摩日白釉。由琺瑯師精心調製細微差異的白色與灰色調,就像繪畫一般,藉由色彩對比表現明暗層次,非常適合打造肖像畫。2019年卡地亞以此工藝在面盤上製作威風的老虎圖案,經過40小時才繪製完成。
鏤空琺瑯工藝
這項工藝盛行於19世紀末,尤其受到新藝術運動藝術家的喜愛。製作上使用了透明和半透明的彩色琺瑯粉末,並在圖案輪廓焊接金屬細絲。其中的重點步驟是在底板貼上一層銀或銅模,接著再將琺瑯填入圖案中,依照固定流程燒製定色。特別的是,由於其底板薄膜溶解後,光線穿透其中照亮圖案,便展現出明亮的視覺效果,猶如日光中的彩繪玻璃。2014年卡地亞以此技法打造巨嘴鳥圖案,用了多達21種色彩。
火金工藝
這是由卡地亞自行開發出的藝術技法,靈感來自於高溫燒製的藍鋼指針。成品的色澤考驗對於燒製的掌握,最高溫呈現藍色、最低溫呈現米白色。此法首先先在面盤上雕刻或以金屬繪上圖案,接著將之入窯燒製,從浮現第一層顏色開始,之後重覆此工序直到完整呈現色彩效果。其過程每種顏色都會隨著燒製不斷變化,一有閃失便前功盡棄。此錶美洲豹圖案以米白色到棕色的層次堆砌,呈現嘆為觀止的色彩呈現。
鎏金填彩單色琺瑯工藝
這項工藝曾經失傳,經過鍥而不捨的研究,2015年卡地亞復興了這項絕美工藝。製作過程是先在金屬底板覆上一層黑色琺瑯且經過燒製,再由琺瑯師以細針或筆刷蘸取金泥,進而繪製出立體生動,閃耀著鎏金光澤的圖案。其困難之處在於在方寸間的面盤上完成這項工藝。代表作品是2014年以美洲豹作為主題的錶款,光面盤就耗費15個小時製作。
花卉細工鑲嵌工藝
花朵也能製錶?卡地亞在2014年完成這項創舉。整個製作過程非常繁複,包括有挑選花瓣、收集花瓣、著色、用專用的鋸子逐片切割,乃至將之鑲貼於薄木片。以花為材的鑲嵌圖案必須完美密合,以呈現逼真的圖案效果。卡地亞用這項工藝製作了鸚鵡圖案的Ballon Bleu de Cartier工藝錶。至今這項工藝在業界依然極為罕見。
寶石鑲嵌馬賽克工藝
馬賽克早在古希臘和埃及亞歷山卓城就已存在,但一直到羅馬帝國時期才成為完善的藝術形式。這種裝飾藝術過去常見鑲嵌於牆壁、天花板或地板。用於製錶則因需配合小巧的面盤而提升製作難度。卡地亞運用縮小的寶石方塊或不規則的碎片來打造圖案和背景。最複雜的設計可能需要多達400個寶石方塊組成。2012年推出的Santos Dumont XL的駿馬面盤就花費了120個小時完成。
麥稈鑲嵌工藝
麥稈可以作為食物飼料、衣料屋材,到了蘇美文明時期則開始被運用於裝飾藝術,並且衍生出各種形式。2013年卡地亞開始以此種裝飾藝術用於製錶,首先步驟是挑選出品質、強韌度和光澤度都最佳的麥稈材料,在一系列逐片分割、用牛骨刀壓平、以鋸子切割和拼組成圖案的工序後。運用大小和色調各異的麥桿薄片巧妙排列,塑造出帶有視覺深度的立體圖案。其特色是保留了自然本色,美感獨特。
每一種珍貴工藝從材質、製作方法到其中的困難度與最終的美感呈現都全然不同,這賦予了卡地亞藝術腕錶豐富的多樣性。有些藝術作品重現了千年歷史的製作技法、有些以雕琢毫米之間展現超高難度,每一款都以至臻工藝詮釋主題,其中所展現的細膩之美吸引無數收藏家將之典藏。
文/黃品瑄 資料提供/CARTIER 0800-373-888 153-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