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買錶要排隊等候? 製錶人才短缺是個大問題
Sep 7, 2023
前陣子聽到錶友抱怨熱門鐘錶品牌挑客人,買錶要先登記、排隊已成常態,直覺怪罪品牌控制產量搞飢餓行銷。不過,實際問題比我們想得嚴重,品牌或許也是不得已。紐約時報今年3月份(2023)的一篇專文就提到,目前有大批製錶師已達退休年齡,而新增的製錶師還補不上這個缺口。高級鐘錶基金會(Fondation de la Haute Horlogerie)副主席Aurélie Streit進一步指出:缺的不是只有製錶師,包括微型精密機械工程師、打磨師、研發人員……等15種製錶專門技術職缺都有人才不足的問題。而製錶師缺工牽涉到的不僅是製造生產,連保養、維修等售後服務也會受到影響。從購買開始,就考驗著收藏家的耐性。
瑞士製錶師缺工到底多嚴重?根據瑞士鐘錶工業聯合會(Federation of the Swiss Watch Industry)統計,2020年鐘錶品牌共雇用52,000名職工,而瑞士製錶業雇主協會(Employers’ Convention of the Swiss Watch Industry)認為,到2026年要增加4,000名新製錶師才足以抵銷人才退休並滿足屆時的需求。但是,七所瑞士政府贊助的製錶學校每年只培養400到500名製錶師,其他就靠相關行業或品牌提供的各種課程。另外,根據總部位於巴黎的製錶聯合會(Fédération de l’Horlogerie)表示,2022年只有684位學生完成兩年制製錶課程,即使有些在法國受訓的製錶師也會在瑞士工作,但瑞士的製錶師仍不夠,供需不平衡,薪資一直上漲。
鐘錶行銷之神尚-克洛德•比弗(Jean-Claude Biver)談論這問題時,倒還滿正面的。他表示既然疫情後的復甦快得出乎意料,這會發生問題很正常……即使各領域的人才短缺,特別是50,000美元以上的高級製錶更缺,製錶人才的培養卻太耗時。話鋒一轉,他說缺工是件好事(表示需求高,前景看好),品牌和學校必須採取行動,不然會變成大問題。
瑞士最有名的製錶訓練機構WOSTEP的主任Johann Kunz-Fernandez解釋所謂製錶師短缺的問題要考慮到是哪些職能、需要什麼訓練,還有在不同區域缺的人才可能不同。雖然他們也想辦法增加培訓速度,實際上卻很有限,在瑞士納沙泰爾地區一年培養16名製錶師和6名拋光師,連全球分支加總起來每年也約只有120到130位畢業生。
對品牌來講,最有效的解決方案就是自己來。事實上,在新冠疫情之前,有些品牌就已經自己培養製錶師,例如先前介紹過的這篇〈百達翡麗的製錶師是怎麼訓練出來的?〉而在紐約時報的報導中還提到勞力士ROLEX、歷峰集團RICHEMONT、斯沃琪集團SWATCH Group、蕭邦Chopard、寶格麗BVLGARI等等都有內部的培訓機構。甚至,德國鐘錶通路暨製錶、珠寶品牌WEMPE也自行培養人才。即使人才養成十分高成本,但對於長久經營總是好的。
即使加強教育,最根本的問題卻在於年輕人對製錶業沒興趣。如果從事其他行業能賺更多,大家更願意當個買錶的人而不是製錶師。我參觀過一些品牌工廠,深覺技藝精湛的製錶師確實值得敬佩,但就大多數製錶師的工作內容而言,其實很固定,基本上就是按設計執行,幾乎沒有創作的空間(研發部門或特殊品項例外)。
另一方面,手藝訓練的基礎就是反覆練習。長時間在工作檯上,一再做相同或類似的動作,這對習慣變化、新奇的年輕人來講很沒吸引力。就算對製錶師有憧憬,耐得住生產線上單調工作並保有熱情的是少數;若在保養、修復部門,能接觸到各色機芯、錶款,會有趣些。而像Rexhep Rexhepi(AKRIVIA創辦人)自創品牌的年輕獨立製錶師則是鳳毛麟角。需要強調的是,這不是說製錶師這行業不好,工作沒有好壞,全看合不合適而已。紐約時報這篇專文的資訊還很多,有興趣請參閱原文。
話說回來,市場需求總有起伏,一下子全面投入人才培養,未來可能會有過剩問題。或許品牌按自己的步調來培養製錶師,同時透過漲價控制需求與利潤,對長遠的穩定發展還是比較好的。
缺工、原物料漲價、通貨膨脹等等都是高級鐘錶、手錶漲價的原因,今早(2023 / 09 / 07)看到SWISSINFO還提到瑞郎對美元升值造成利潤縮水,間接促成價格調漲。你怎麼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