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米茄同軸擒縱優缺點一次看懂
Nov 9, 2017
大家都說擒縱裝置是機械錶的核心,但兩百多年來卻只有OMEGA歐米茄真正投入擒縱裝置的革新,並將旗下錶款幾乎都改成現代設計的同軸擒縱。到底同軸擒縱有什麼優缺點,為什麼只有歐米茄一往直前?
在這裡小編不講難懂的機械動作。從結構上來看,傳統的擒縱輪就是一個齒輪,而同軸擒縱的擒縱輪是由兩層或三層的齒輪所組成,這些齒輪共用一個軸心,所以叫做同軸(Co-Axial)。在同軸擒縱的運作中,只有齒尖點對點的接觸,而傳統的擒縱裝置則會有面與面的摩擦與接觸;光是磨擦力兩者就差別很大。更簡單地說,同軸擒縱的優點就是能夠減少能量的消耗(從另個角度看,較複雜的擒縱輪、擒縱叉仍消耗不少動能)和零件的磨損,進而達到延長保養週期,及更穩定的效果。
至於同軸擒縱的缺點,我們最後再說。先來看看歐米茄同軸擒縱的發展。
話說擒縱系統是機械機芯的核心結構,歷史上出現過的不同設計有很多種,其中1750年代英國製錶師Thomas Mudge發明的槓桿式擒縱在幾經改良後,於十九世紀成為主流;至今仍為絕大多數機械機芯所採用的瑞士槓桿式擒縱便是由此而來。但是槓桿式擒縱並非毫無缺點,只是也還算穩定可靠,兩百多年來很少有人投入新擒縱裝置的研發。
直到1970年代石英風暴席捲而來的時候,有個英國製錶師喬治‧丹尼爾(George Daniels)卻覺得機械錶還有機會,他參考了鐘錶史上許多大師的偉大發明,並融入自己的創見,進而於1974年,完成了同軸擒縱的設計,並在1980年申請到同軸擒縱的專利。但是要讓新發明有足夠的影響力靠一個人是不夠的,到了1990年代他才遇到伯樂,斯沃琪集團總裁尼古拉•海耶克(Nicolas G. Hayek)決定由歐米茄來推動同軸擒縱的發展。
歐米茄在經過六年的努力研發和試驗之後,1999年第一款使用丹尼爾同軸擒縱裝置的歐米茄腕錶終於誕生,內置的機芯以集團內生產的ETA2892為基礎換裝同軸擒縱裝置,並採用無卡度自由縮放游絲,機芯編號2500。同軸擒縱機芯從限量腕錶開始,逐漸擴大到量產款式,並從廣大消費者的實際使用中獲取數據,持續在震頻、擒縱輪的形狀等各方面做了微調改良,機芯編號歷經2500A到2500D,經過將近十年的淬煉,歐米茄同軸擒縱已非常成熟。
在同軸擒縱的第一個十年裡,除了上述的2500機芯之外,歐米茄也將同軸擒縱移植到其他的既有機芯上,發展出兩地時間、計時碼錶、小秒針、手動上鍊,甚至是中置陀飛輪的同軸擒縱錶款,以實踐的方式證明了同軸擒縱在各式機芯上的適用性。2007年,歐米茄還發表了完全自製的新一代同軸擒縱機芯,編號8500,再次驚豔錶壇,之後更有計時功能的9300系列、超強防磁的8508等同軸擒縱機芯問世。今年(2017)推出的海馬系列Aqua Terra 150米大師天文台腕錶,裡面所裝載的8900同軸擒縱機芯也有著與8508同等的超強防磁性能!
目前歐米茄旗下除了登月錶使用搭配瑞士槓桿式擒縱的1861系列手動機芯之外,其他的機械錶款全都使用同軸擒縱,這說明了同軸擒縱是足以令人放心的可靠設計。
腕錶機芯是非常精密的微型機械,以瑞士槓桿式擒縱來說,擺輪、擒縱叉、擒縱輪之間的互動是一瞬間的事情,在大約0.1秒的時間裡,擒縱輪、擒縱叉要快速接觸,再擦身而過,如果這兩個零件和原設計尺寸稍有些微誤差,都會影響到彼此間的距離而可能無法正常運作。同軸擒縱的結構更為複雜,能夠容許的公差更只有瑞士槓桿式擒縱的一半。換句話說,這個製作難度非常高啦,而且還要經過很多年的市場考驗和改良。就算撇開專利因素,製作難度高這項缺點,就能讓歐米茄在同軸擒縱這條路上後無追兵!
延伸閱讀 《圖解歐米茄同軸擒縱》
延伸閱讀:同軸擒縱的先鋒者 一代製錶大師George Daniels
延伸閱讀:同軸擒縱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