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百達翡麗PATEK PHILIPPE正在宣傳它們金鷹系列Nautilus的40周年紀念款,還記得當時,現在我們認為如此普遍的不鏽鋼材質,在愛彼AUDEMARS PIGUET於1972年開了第一槍(皇家橡樹是第一款「高價」不鏽鋼運動錶)之後,當下可是被大多數品牌認為是異端、還不屑一顧的說是便宜貨呢!想想時間也過得真快,至今不論皇家橡樹或金鷹都已是一代經典了,這種紀念款,有時想買還買不到咧!
有關錶殼材質的遊戲,想必怎麼也不會停歇,例如2006-2014年之際,儘管期間發生金融風暴,但對瑞士機械錶的銷售,卻是全力衝刺的年代,許多品牌大肆看好未來,一股腦生產貴金屬腕錶如鉑金、玫瑰金等等,讓整個瑞士生產數量不過不鏽鋼1/40的貴金屬,出口價值已與不鏽鋼款二分天下。想不到,隨著近期市場一片蕭條之際,就連一些過去極少生產不鏽鋼腕錶的高階品牌,也得走下雲端,一起加入不鏽鋼的混戰。
畢竟,設計一枚複雜功能的機芯,少說得花上兩至五年的時間(端看複雜的程度高低);不過換材質就容易得多了,尤其在電腦、CNC自動化設備的普及下,品牌的研發團隊或許只需要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能夠替腕錶換上新妝,畢竟換了材質就像換了一張臉,又能夠持續刺激市場的味蕾(看看勞力士、PP操作得多麼成功呀!)。
然而除了基本的貴金屬與不鏽鋼,許多品牌已經開始藉著科技的協助、試試新材質的水溫,幸而現今市場的口味多元,倒不像以前剛推出不鏽鋼時招致批評,這些新材質反而被視為銷售上的秘密武器,光是材質的替換,可能就使該腕錶人氣迅速破錶,讓各品牌卯起來私下嘗試研發、年年找尋著下一個可能的明星材質。
近年最成功的案例莫過於青銅,這個從GERALD GENTA(現為BVLGARI)Gefica Safari第一個使用在錶殼上的材質,直到2011年沛納海搭配在PAM382上,突然爆紅的讓市場一陣覺醒,包括2014年IWC的Aqua Timer接著2015年的BELL & ROSS Skull、ZENITH Pilot與2016年的帝舵TUDOR、ORIS都加入銅殼戰場(還有一些非主流品牌就暫先略過),或許是價格不高,幾乎每一家的銅殼版本都是叫好又叫座。
又或是像陶瓷,最早由雷達RADO開始使用,卻讓香奈兒J12的白色陶瓷打開女錶市場,成為女性腕錶設計上的不敗材質,至於早於白色出現的黑色陶瓷,雖然在香奈兒旗下不似白色如此受到女性青睞,卻在宇舶HUBLOT所謂Fusion藝術的加溫下,以多層次陶瓷零件組合的All Black全黑款式,擄獲男性客群的目光焦點,除了部分如AP、沛納海品牌跟進,甚至還帶起以PVD、DLC等工序鍍黑不鏽鋼、鈦合金錶殼的黑色旋風,宇舶還更進一步研發出,用上碳纖維材料製作的錶殼。
雖然不確定高級鐘錶市場會不會再次火爆,但是這種以材質領導設計的趨勢,顯然會成為常態,例如沛納海已使用新一代3D列印技術製作鈦金屬錶殼,並用在PAM578陀飛輪上,另外,根據可靠消息指出,從RICHARD MILLE發動的藍寶石玻璃錶殼攻勢,當時售價高達上千萬之譜,然而瑞士境內的材料供應鍊,在技術進化下已將生產成本降低,相信未來在市場裡,慢慢會看到一些具備價格優勢的藍寶石玻璃殼腕錶出現。
歷史總是不斷在重複著,從貴金屬到不鏽鋼再到貴金屬,今日延伸至各種「異端」材料的出現,每一種材料都會在歷史上留下記錄,很幸運的我們在這個當下,看見在設計上拼得你死我活的各個品牌,不斷刺激著我們的視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