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輪系跳秒結構 朗格跳秒腕錶Richard Lange Jumping Seconds
Jul 5, 2016
近年來,跳秒功能腕錶突然成為高級錶廠的新寵,繼先前的雅克德羅、積家與ARNOLD&SON之後,A. LANGE & SÖHNE朗格也在2016年的日內瓦S.I.H.H.錶展中,推出全新的Richard Lange Jumping Seconds跳秒腕錶,而且更將跳秒針升級為可停秒歸零的設計,是過去錶廠未曾嘗試的設計。
回顧跳秒功能,其實在十八世紀的懷錶上,便可見到這項設計,當時製錶師想要創作能精確計算每一秒的錶款,因此有了這項創舉;日後在腕錶上,同樣可見到這項設計,不過隨著石英錶的推出,大多數錶廠對於相同設計的跳秒功能,可說是興趣缺缺。
過去, 朗格的創辦人Ferdinand Adolph Lange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早於1867年便研製出「一秒鐘機芯與跳動指針」。十年後,朗格憑這項發明獲當時新成立的Imperial Patent Office帝國專利局頒發專利,也是他取得的首批專利之一。
而新款Richard Lange JumpingSeconds的面盤採用昔日的規範式指針設計,不過時分秒的方位與大小皆有所改變;面盤上方較大的指示功能,是秒針圈,面盤下方的左右兩側,分別為小時圈與分鐘圈。
為了展現最佳的跳秒功能,朗格在全新的L094.1手上鍊機芯中,使用單發條盒與雙輪系設計。因為過往的跳秒功能,皆是在原有的走時輪系上加裝跳秒結構,如以一來,或多或少都會影響走時的穩定性。因此本枚機芯的雙輪系設計,可保持良好的運轉效果。其中走時輪系,是沿著機芯的外緣排列至擺輪的位置,也就是機芯夾板上,位於圓孔位置的下方。而這個圓孔的用途是什麼?原來可以觀看三番車上的恆定動力裝置,透過此一裝置,可以將動力均衡輸出至擺輪游絲,提升走時的穩定性。
而另外一組輪系,便是從發條盒延伸出來的跳秒輪系,位置就在大秒針的下方,而連接大秒針的四番車,本身具有離合器(金色圓盤),這是由三個圓盤與彈簧組成,而五番車則與一根長槓桿連接。這一根槓桿與擒縱輪上的同軸五角星型零件接觸,而擒縱輪與星型零件每五秒鐘轉動一圈,因此每一秒鐘,這根槓桿會完成360度的旋轉,然後再次由星型零件的一角掣停,透過這樣周而復始的動作,便完成跳秒功能。
另外,大秒針下方的離合器,當使用者拉出錶冠時,離合器周圍槓桿系統隨即啟動。首先擺輪會受到簧片阻擋而停止運轉,緊接著會讓離合器開啟。此時,四番輪的軸心會與輪系分開,使歸零過程在接近無摩擦的情況下完成。同時間,歸零槓桿會緊靠心形凸輪,秒針即返回12點鐘位置,完成歸零步驟。
攝影/劉信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