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登場!朗格首創停秒歸零陀飛輪
Apr 1, 2015
自從寶璣大師在1795年推出陀飛輪之後,這項能抵抗方位差與地心引力影響的重要發明,至今仍是名列三大複雜鐘錶工藝之一。
在2000年之前,陀飛輪的產量仍算稀少,且結構變化並不大,直到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高級錶廠為了展現實力,各種特殊的陀飛輪裝置便孕育而生。不過這些不同樣式的陀飛輪錶款,卻都具有一個相同的特點,那就是沒有停秒機制。
在2014年,A.LANGE & SÖHNE朗格推出1815 Tourbillon陀飛輪腕錶,它具有秒針歸零的功能,也是陀飛輪錶款首見的設計!
雖然早在1960年代,許多錶款已經開始採用停秒機制,也就是透過彎曲的簧片,輕觸擺輪的側面,使擺輪停止轉動,方便配戴者精確的調校時間;但是直到1990年代開始,才有更多的機芯,採用停秒機制,日後更有錶廠推出秒針歸零的特殊結構。
陀飛輪錶款之所以沒有推出停秒的機制,原因在於陀飛輪裝置的運轉,包含了擺輪游絲、擒縱裝置以及整個結構框架,其轉動的慣性十分強大;要在短時間內迫使陀飛輪裝置停止,同時不會損壞其結構,必須經過精密的推算,以及無數次的實際測試。
停秒機制看似實用,卻沒有錶廠願意研發製造,直到朗格在2008年,推出了Cabaret陀飛輪腕錶,才改變陀飛輪兩百多年來樣貌。經過朗格製錶師的苦心研究,設計出一個兩側彎曲的V型停秒簧片,並固定在一個旋轉軸心之上。一旦另外一側的簧片卡在陀飛輪框架上,另一側的簧片能仍壓在擺輪外側,迫使擺輪停止運作;而彎曲狀的簧片末端,可避免擺輪在停煞與重新啟動時,意外卡住簧片。
經過反覆的測試之後,朗格申請陀飛輪停秒機制的專利,並陸續運用在其他的陀飛輪錶款之上。而在2010年,朗格發表建廠165周年的三款紀念腕錶,其中的Lange 1陀飛輪腕錶,便加裝了此項停秒機制。隔年,廠方所推出的Richard Lange Tourbillon "Pour le Mérite"腕錶,除了具有複雜的芝麻鍊結構之外,位於面盤左下方的陀飛輪裝置,同樣也加裝了停秒機制,挑戰更複雜的機芯結構。
在2014年的日內瓦S.I.H.H.錶展中,朗格推出1815 Tourbillon陀飛輪腕錶,雖然錶款的外觀看似簡單與典雅,但是內部所搭載的L102.1手上鍊機芯,卻具備了一項劃時代的結構,那就是秒針歸零功能,同樣也是陀飛輪錶款首見的設計,也再次替朗格獲得另一項專利。
這項秒針歸零的機制,是以2008年的停秒裝置為基礎,然後在陀飛輪框架的另一側,增加槓桿支架與歸零錘;藉由拉出錶冠時的力量,先使簧片煞停擺輪與框架,同時迫使槓桿支架推動歸零錘,直接敲擊陀飛輪框架上的心形輪,使秒針歸零。由於陀飛輪運轉的慣性力量極大,因此同步停秒與歸零,更需要精密的計算,這也展現朗格在複雜腕錶的研發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