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IER 對頂級製錶的渴望與野心(下)
Dec 3, 2014
帝國實力驗證之二
創意提昇視覺性
要如何在功能的突破後,直接吸引市場的目光?當然得顛覆視覺的邏輯,藉著硬底子的技術輔助大膽設計,卡地亞將鏤空及時間顯示,都以不同的規則重新解釋。
Rotonde de Cartier 晝夜顯示月相腕錶
規範專屬日夜規則
嚴格來說,這枚Rotonde de Cartier晝夜顯示月相腕錶對卡地亞來說,並不是功能的創新,因為早在1913年卡地亞就設計出以太陽、月亮指示時間的作品,自此反倒成為專屬卡地亞的原創概念,後來在腕錶上出現的作品,都是延續這樣的概念,最近一次則是在2006年推出的日夜腕錶。
而這一次卡地亞則以自製的1904MC機芯為基礎,上面加上一層以手工刻有包括上半部的太陽圖騰及下半部的月亮圖騰,為此卡地亞還特意使用了具備五顆寶石為軸承的轉盤,以利轉盤轉動,藉著各半邊太陽及月亮的最頂端光芒,用以循環指示小時,至於分鐘顯示則使用了一根逆跳指針,於是完整的時間顯示,就被規範於腕錶面盤的上半部。
至於下半部則是月相顯示,此月相顯示將月相的狀態分為七個部分,以一根月牙形的指針來指示,從一個滿月到下一次滿月採逆跳循環,精確性達每十年才會有一次誤差,整個月相週期的閱讀也被規範於面盤下半部。
整體來說,卡地亞很清楚的將時間及月相分為上下兩部,並均採用逆跳結構來呈現,再加上轉動的日夜小時盤,可說不僅兼顧了複雜性也掌握了創意度。
Tank Louis Cartier 藍寶石水晶鏤空腕錶
以藍寶石水晶為基板
鏤空腕錶的表現形式很多,有些品牌在線條上變化、有些品牌在機板表面雕刻,無論如何呈現,最重要的還是整體的穿透度,機芯越是穿透、越是好看,而卡地亞卻上一層樓,將原本機械機芯應有的金屬機板,改用整塊的藍寶石水晶玻璃,讓整個鏤空機芯宛如漂浮在腕錶中央,又是另一次巧妙的技術創意。
過去也曾有品牌利用藍寶石水晶做為機芯的夾板,不過多是利用在部分夾板上,機芯的本體仍是金屬,主要是考慮到金屬強度與支撐性,不過卡地亞就在技術上挑戰不可能,一反常規以藍寶石水晶為主要的機板,至於齒輪、橋板等等則以鏤空的金屬夾板設計,所以整個機芯組裝起來後是沒有任何支撐,必須再崁入已經預計切割完成的藍寶石水晶基板上,與錶殼相連處只有錶冠龍芯。
要讓機芯穩定在長方形的水晶基板上,卡地亞不使用任何螺絲,除了水晶夾板通過精密的DRIE切割,讓零件的線條能夠密合夾板之上,另外還加入特別開發的黏著劑,使機芯、夾板之間更形緊密,另外更考慮到水晶基板無法承受過巨壓力,在錶殼中有設計避震裝置,將水晶邊緣緊抓於錶殼中央,再以小型支柱固定,如此困難的技術微度,也成就了前所未見的鏤空設計。
帝國實力驗證之三
手工藝術加乘機械之美
生硬的機械裝置該如何增加視覺感度?卡地亞以罕見的手工技藝,包括馬賽克拼貼及首次出現的花朵鑲嵌,讓機械錶能衍生出更具價值的藝術風格。
Rotonde de Cartier Mysterious Double Tourbillon
細微馬賽克拼貼圖樣
在2013年推出的頭號複雜功能神祕雙陀飛輪,是以兩片藍寶石水晶玻璃,支撐、帶動自轉的陀飛輪裝置進行公轉,使得整個陀飛輪如同漂浮在機芯的中央,是卡地亞延續了自家神祕鐘的傳統,至今開發出最複雜的陀飛輪功能。
不過2014年,卡地亞在神祕雙陀飛輪上,加入了前兩年就曾使用過的馬賽克拼貼技法,拼出同樣罕見的白色老虎圖樣,其美感效果簡直出奇的好。
馬賽克拼貼的製作方式主要先將染色後的玻璃用超過攝氐800度高溫加熱,待冷卻後切成非常微小的方塊,然後再將之拉長、再將之切割成使用在面盤的微型馬賽克片,直徑更小於1mm,負責製作的鑲嵌師必須本身對色彩有足夠的敏銳度及想像力,才能掌握最後的成品,尤其因為設計圖的不同,每一塊馬賽克的色調必須相互配合,甚至還必須考慮錶面的剩餘空間,加上錶面並非完整的一塊,例如陀飛輪視窗距離面盤邊緣就有一些空間,這些空間也必須延續主體的圖樣,故增加了製作的難度,但因為馬賽克的拼貼特性,鑲嵌出來的圖案能夠層次分明、栩栩如生,使得這只白色老虎,大幅增加了原本神祕雙陀飛輪的特性。
Ballon Bleu de Cartier 鸚鵡花卉細工鑲嵌腕錶
以花朵鑲嵌面盤
在近十年裡,各大高級腕錶品牌相互競爭之下,不僅僅是機械機芯的功能開發之爭,就連藝術腕錶的技法也能一較高低,從琺瑯、金雕到特殊的珠寶、麥桿、木片等等,都能成為在面盤發揮的藝術,卡地亞在2014年使用的花卉細工鑲嵌,又成為在製錶工業中的另一項創舉。
在鸚鵡花卉細工鑲嵌款中,是以花朵拼貼成特定的鸚鵡圖樣,其原理與麥桿、木片鑲嵌等技法類似,不過原料的收集及處理更困難,卡地亞先收集各式不同顏色的花瓣,再來對每一枚花瓣進行裁剪,而每一片都必須裁剪成非常小的尺寸,才適合原本面積就非常小的面盤,然後使用了防腐的化學技術,讓花朵能保持亮麗,再來才將花朵鑲嵌黏貼到厚度很薄的木片上,再貼付至面盤,成為鸚鵡圖樣的羽毛,綠、藍、黃的顏色看起來栩栩如生。
至於鸚鵡的鳥喙為黑色縞瑪瑙、眼睛為祖母綠、斑點則是以微繪琺瑯工藝完成,整個面盤需耗費十個小時才能完成。這項技法可謂整個市場首見,未來相信卡地亞會將此技術應用於其他圖樣,更能呈現一些自然生物的視覺立體效果。
文/劉必祥
部分攝影/劉信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