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鐘的延伸─Rotonde de Cartier神秘腕錶系列
Nov 12, 2014
CARTIER卡地亞一直擅長將神秘風格融入於鐘錶的製作,當年以飄浮指針造成轟動的神秘鐘,就是來自於卡地亞之手。2013年廠方推出了兩款具有神秘概念的Rotonde de Cartier腕錶系列,是向昔日經典名作致上最高的敬意。
飄浮在空中的指針
在1912年CARTIER卡地亞推出首款Mystery clock神祕鐘,這款以水晶材質打造的座鐘,最特別之處在於,中央的兩根指針未與任何齒輪零件嚙合,宛如漂浮在鐘體之內。如此特別的設計,其實只是運用巧妙的技法,將兩根指針分別固定在兩片透明的水晶玻璃之上,藉由固定在水晶玻璃外緣的齒輪,讓走時輪系緩慢的推動兩片水晶玻璃,完成時間指示功能。
而這樣的概念,在50、60年代後,也有許多品牌運用在腕錶之上,不過卻是使用旋轉圓盤設計,雖然有創意,但視覺效果仍遠不及卡地亞原創的神秘鐘。因為神秘鐘的透視概念,需要特別設計的機芯;因此直到2006年,卡地亞才推出Santos 100 Mysterieuse,將這項設計落實在腕錶之上,同時也是少數採用機械機芯驅動的錶款。
在2013年,卡地亞則是發表全新的Rotonde de Cartier神秘腕錶,它與Santos 100神秘腕錶相同,同樣是使用位於面盤左側的神秘鐘概念,透過Rotonde de Cartier系列的優雅錶殼設計,更凸顯出透明圓盤的絕佳設計。
不過大尺寸的藍寶石水晶圓盤,所產生的磨擦力與技術難題,一直都是廠方人員需面對的挑戰。因此本款腕錶採用了圍繞軸心旋轉的方式,也就是類似齒輪運轉的方式,而非傳統神秘鐘所使用的外圍導槽旋轉設計。如此一來,可減少水晶圓盤所產生的磨擦力問題,同時也減輕了動量的消耗。
採用軸心搭配水晶圓盤的設計需要極為精密的軸心套筒結構,才能固定在水晶圓盤的孔洞中;同時上下端軸心與套筒能準確運轉並減低磨擦力。因此,卡地亞採用了先進的深反應離子刻蝕技術(DRIE),運用三維增長的方式來製造金屬零件,打造出與水晶圓盤同心性高度精確的部件,其丈量的精確度更是以微米為單位來進行測量。
為達成最佳的顯示效果,本款腕錶所使用的9981 MC手上鍊機芯,分成了圓形透明空間,以及月牙形的機械夾板結構。其中,藍寶石水晶圓盤結構更是佔機芯直徑的58%強,並由四枚經過防眩處理的水晶圓盤組合而成;而中間的兩片水晶圓盤,周圍具有與走時輪系列嚙合的齒輪環框。
為了避免水晶圓盤上出現灰塵,廠方特別設置全新的無塵組裝室,以應付神秘腕錶所需的潔淨空間。此外,廠方更進行一系列嚴苛的考驗,其中包含500次連續撞擊以及從一米高度跌落到地板的測試,以證明錶款的確能應付日常生活的配戴。
為了挑戰更高領域的複雜功能,卡地亞推出Rotonde de Cartier神秘雙陀飛輪腕錶。這款腕錶除了採用神秘鐘的透視概念之外,更具有複雜的公轉、自轉雙陀飛輪裝置;相較於之前,僅有指針固定在透明水晶玻璃上,重量倍增的機械結構,與提高的旋轉速度,都是錶廠必須要克服的困難。
仔細觀察,可發現陀飛輪本身除了每分鐘自轉一周以外,同時還圍繞著中心每五分鐘旋轉一周,是罕見的雙陀飛輪設計。為減輕陀飛輪的重量,廠方選擇使用鈦金屬作為陀飛輪的框架,僅有0.28公克重量,可確保機芯的運轉效能。
本錶款透明的雙陀飛輪裝置,佔據了機芯47%的面積,其特地營造出來的神祕效果,是運用了兩片防眩藍寶石水晶玻璃來達成。其中一片,用於固定中軸的大型齒輪,而另一枚(比較靠近上方面盤的)則是挖開了一個與陀飛輪一樣大的孔洞,然後將陀飛輪框架固定於上方;這片水晶玻璃的周圍,則有設有一組齒軌,與走時輪系的齒輪嚙合。所以每當上方的水晶玻璃帶動陀飛輪框架,每五分鐘旋轉一周時,陀飛輪框架內的秒輪軸心,便與下方中軸的大型齒輪,產生了連動效果並開始運轉。
為應付龐大的運轉動力,驅使陀飛輪裝置運行,本枚9454 MC手上鍊機芯擁有雙發條盒設計,具有52小時的動力儲存;同時走時輪系設置於十二點鐘位置,所以呈現偏心式的時分針顯示。而本枚機芯具有日內瓦印記,透過細膩的打磨與拋光,展現頂尖的工藝水準,同時也是目前唯一獲得日內瓦印記的神祕概念機芯。
文/陳韋仁
摘自 第60期 城邦國際名表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