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DIOR起源之旅 改變思維的創新(上)
Oct 8, 2014
以高級訂製服起家的DIOR,始終追求美學設計的極致,而同樣的概念用在高級鐘錶領域,也能得到相同的答案。近年來,在製錶領域已獲得成就的同時,DIOR首度邀請各國媒體參觀錶廠、DIOR博物館與巴黎總店,展現專業製錶的企圖心。
DIOR La Chaux-de-Fonds錶廠
統籌運作的重要樞紐
創立於1947年的DIOR,在1975年才推出首款腕錶,以資歷來說,的確是年輕的鐘錶品牌。但是經過多年的努力,與許多專業錶廠相比,毫不遜色。其中,位於拉紹德封的DIOR錶廠,更是擔任其中重要的角色。
不得不承認,近幾年來許多精品或時尚品牌推出的錶款,往往令人愛不釋手;或許根植於設計的個性太過濃烈,失敗的作品通常在公司第一階段就淘汰出局,所以還輪不到消費者來批判,因此就外型設計來說,勝過許多專業錶廠。加上製錶產業的技術已經逐漸普及,眾多的專業機芯廠相繼成立,製錶產業的門檻已經不如以往的嚴苛,慢慢拉近的技術差距,正是精品與時尚品牌展現影響力的大好時刻。
我們此次造訪DIOR位於La Chaux-de-Fonds拉紹德封的製錶廠,是DIOR首次邀請各國媒體進入錶廠參觀,代表品牌在專業製錶的領域,達到一定的目標與成就。在錶廠大門前的停車場,可以發現四周也是同屬於LVMH集團的LV與TAG錶廠,就集團資源運用的策略來說,自然更為方便。而這棟Les Ateliers Horlogers錶廠設立於2001年,目前DIOR與LV錶廠雖位於同一棟建築物,但卻是各立門戶的狀態,而兩個品牌在相同的建築物前後豎立不同的招牌以示區隔。
與目前多數的瑞士鐘錶品牌相同,DIOR同樣依賴許多協力的衛星工廠提供零件,即使許多具有百年歷史的大型錶廠,也是採用此種模式。除非產能達到非常高的數量,才會考慮將零件生產都轉移到錶廠內,不過這也只是比例問題,目前瑞士沒有一個錶廠,敢宣稱自己能夠完成錶款所需的各式零件,原因就在於此。
因此,DIOR位於拉紹德封的廠房,主要負責錶廠的行政工作、零件品質的控管、錶款組裝、品質測試與售後的維修,其實就像是一個控制中樞,最後再將腕錶完美的交到消費者手中。
由於在錶廠建立之前,DIOR早自1975年起,便推出多款腕錶,因此錶款的設計,一直由DIOR位於巴黎蒙田大道總部的設計師負責,當錶款的外觀設計已經確認之後,再由錶廠的工程師接手,透過高科技電腦軟體的協助,研究將設計化為真實產品的可行性。當產品設計確認之後,便是進行各項零件生產的流程。
而在腕錶的生產過程中,錶廠需要整合不同的配件,並模擬腕錶的特性,才能完整呈現原創設計的特色。而設計師和製錶師之間也必需要緊密配合,同時確保品質符合瑞士製錶的要求。
在我們穿著工作服與套上防塵塑膠鞋套之後,便進入錶廠最重要的生產部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零件品管部門,這裡放置了來自協力廠所生產的各式零件,包括錶殼、錶帶、面盤與指針。而品管部門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透過各項儀器檢測零件的品質。因為即使協力廠在將產品送出之前,已經做過多項檢驗產品的步驟,但仍會有漏網之魚,在包裝與運送的途中,也可能有損害的情況,所以再次的檢驗是必要的。
現場最重要的檢驗工作之一,就是鑲嵌鑽石的各類型面盤與珍貴的寶石面盤,因為面盤是最常觀看的零件,因此包括印刷字體是否正確、鑽石的品質與鑲嵌工法是否正確、錶面是否刮傷以及時標刻度是否穩固,這都是需要加以注意的的地方。
製錶師手邊會有的文件,可供詳細的對照,如果一旦發現有問題,便以紅線標籤註明問題所在,然後再送回零件廠。在所有的零件都完成檢驗之後,便開始進入錶款組裝的步驟。
細心的組裝與檢驗
位於錶廠另一側的組裝部門,雖然人數並不多,但是藉由現代化工具的協助,可以快速完成組裝步驟。首先製錶師必須先完成機芯與基座及錶冠的組裝,基座雖然只是固定機芯與錶殼之間的環形結構,卻是組裝錶款最重要的第一步,接下來便是將面盤固定於機芯之上,以及組裝指針。
過去筆者參觀錶廠時,未曾注意過指針的組裝步驟,但是在這次參訪過程中,發現了這項特殊的自動工具,製錶師只需依序將三枚指針放入工具內,機器便會分別吸取指針,然後依序輪流固定於機芯之上。透過這樣的設計,不僅減少指針損傷的可能性,同時可提高組裝的速度。此外,針對不同的錶款型號,也有不同的載具模組可供替換,使用相當方便。
在完成機芯與指針面盤的組裝之後,下一步就是完成整只錶款的組裝。在廠內的組裝部門,有負責機械錶款與石英錶的兩個單位,組裝的步驟也略有不同。因為石英錶款在完成腕錶的組裝之後,僅需檢查錶款內外有無瑕疵與灰塵,並以氣壓儀器來檢測防水標準,然後就算大功告成。
機械錶的組裝,需要特別注意機芯的運作是否正常,並仔細的調校精準度,特別是採用前置自動盤的Dior Inversé機芯,由於結構複雜,通常由資深的製錶師完成人工裝針、放置自動盤、檢視轉動的流暢與否,以及多方位的精準度調校,與最後的目視檢查。
當上述這些步驟完成之後,廠方會針對屬於運動系列Chiffre Rouge的潛水錶款,進行氣壓與水壓測試,檢視實際的錶殼防水性能。至於其他非運動錶系列,則是以氣壓儀器來檢測。
讀者們可能會認為應該要以水壓測試才算標準,但由於空氣更容易穿過縫隙,因此測試的結果其實相差不大。最後錶款準備出廠之前,都會再次進行品管檢驗,而機械錶則會放置於多方位的自動測錶機,模擬在不同方位的佩帶精準度,只有符合精準度的錶款,才會交到全球各地的消費者手中。
文、攝影/陳韋仁
摘自 城邦國際名表-高級鐘錶主題鑑賞系列《時計‧設計》
繼續閱讀: 探索DIOR起源之旅 改變思維的創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