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現計時器原貌─MONTBLANC MB R100∕R200系列計時機芯
Aug 27, 2014
跨足自製機芯的領域
以書寫工具聞名於世的萬寶龍,在1980年代中,其實面臨了營收衰退的危機,面對全球經濟動盪與電腦科技的崛起,人們對於鋼筆的需求下降許多;加上萬寶龍當時推出中低價位的鋼筆,使得品牌價值一落千丈。此時,來自於南非的富豪Rupert魯伯特家族,在1986年併購萬寶龍,使萬寶龍成為日後Vendome集團(也就是Richemont歷峯集團的前身)的重要成員之一。當時集團高層找來Norbert A. Platt柏拉特於重新塑造萬寶龍的品牌價值,而柏拉特日後更於2004至2009年間,擔任歷峯集團的執行長。
在1997年,柏拉特正式宣布萬寶龍將進軍鐘錶市場,許多人自然對此保持疑慮,因為先前萬寶龍並未生產過鐘錶產品;然而隨著萬寶龍的成功銷售策略,以及產品設計,鐘錶佔萬寶龍整體營收的比例也不斷提高。於是在2008年的日內瓦S.I.H.H.錶展中,萬寶龍發表搭載首款自製機芯的Nicolas Rieussec單按把計時腕錶,並同時推出手上鍊的MB R100與自動上鍊的MB R200。相較於許多高級錶廠,從未推出過自製的計時機芯,而萬寶龍僅僅在推出鐘錶產品之後第11年,就發表自製機芯產品,相信也是令許多人感到驚訝之處。
而這一切是來自與歷峯集團旗下的「Manufacture Horlogère Valfleurier」專業機芯廠攜手合作的結果,隸屬於同一集團的Valfleurier機芯廠,負責提供技術與零件生產,並與品牌合作設計出專屬的機芯。這種機芯製造與設計的流程,其實早已行之多年,特別是在大集團中,為了培養專業設計師與未來的頂尖製錶人員,自然需要一個製造與設計中心。日後隨著品牌生產線的擴大,再陸續將重要的設計與生產流程回歸到各個品牌旗下,目前我們也可以看到許多品牌正是按照這樣的步驟,逐漸建立起自己的生產規模。
特殊的排列組合
從Nicolas Rieussec單按把計時腕錶的面盤來看,與一般的計時錶款可說是大不相同,因為它是依照1821年發明計時碼錶的鐘錶大師Nicolas Rieussec所設計原創概念而來。因此錶款採用計時碟盤設計,左側下方為60秒計時盤,右下方為30分計時盤,當計時功能啟動時,碟盤即開始順時針轉動,透過藍鋼指針,使用者可以看見碟盤上累積的時間。但由於這樣的設計,因此MB R100、R200計時機芯,需要採用比較少見的計時輪系來傳動。
大部分的計時結構,都是由走時輪系的秒輪,將動力傳給計時秒輪,產生同步的走時效果;然後再由計時秒輪每60秒撥動一次計時分輪,所以計時分針每一分鐘跳動一格,這樣的結構比較簡單也比較節省動能。不過萬寶龍為了呈現1821年的原創計時碼錶,需要兩個左右對稱的碟盤,必須採用不同的計時組合:也就是由走時輪系的秒輪同時帶動計時秒輪與計時分輪,計時分輪是緩慢的移動。
我們可以看見機芯夾板下方與擺輪旁,一共有五個紅寶石軸承,也代表著共有五個齒輪組合。位於中央的是採用垂直離合結構的四番車(秒輪),它連接著擒縱輪,是屬於走時輪系的一員。不過在啟動計時功能之後,它將動能傳遞到右側的兩個齒輪,而這兩個齒輪會帶動60秒計時碟盤;另外左側的兩個齒輪,則會同時帶動30分計時碟盤。由於最左與最右的兩個齒輪,轉動的速度也有所差異,因此非常容易辨別出來。
精準的計時結構
由於本款計時腕錶,採用較少見的單按把計時功能,因此設計上也略有不同,最重要的地方就是採用導柱輪裝置;因為單按把計時是採用單一的啟動、停止、歸零的循環設計,因此需要導柱輪才能流暢的完成這些啟動程序。過去曾有部分單按把計時機芯採用推桿裝置,由於接觸的次數與表面力量,遠大於雙按把計時設計,因此磨損情況相當嚴重;所以目前只要是採用單按把設計,幾乎都是採用導柱輪裝置。而我們也可以透過MB R100、R200機芯右側的夾板開口,看到單按把計時功能啟動的所有過程;在筆者的實際操作過程中,覺得相當流暢且省力,很容易一直操作玩下去。
除此之外,MB R100、R200機芯皆採用垂直離合結構,它與導柱輪裝置幾乎是現今高級錶廠最喜歡使用的計時結構。因為它與走時輪系的四番車(秒輪),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離合接觸,大幅減少計時秒針的抖動與延遲狀況,因此廣受各大品牌的歡迎。不過唯一的小缺點是,它通常與秒輪位於同一個垂直零件上,而且都深藏於機芯夾板之下,因此無法觀看輪系離合的過程,略為可惜。
強大的動能與自動上鍊系統
近年來的新款自製機芯,幾乎都採用60或72小時以上的動力儲存,除了是因應目前週休二日的生活習慣,另外一方面更是藉由拉長發條動力的穩定期,提供更精確的走時效能。因為發條動力的前端與最末端都會影響走時的穩定度,如果能將中間的穩定期拉長,自然有利於機芯的整體穩定性,因此具有3天動力儲存的機芯也越來越多。而MB R100、R200機芯採用穩定強大的雙發條盒與72小時動力儲存設計,可以說是符合目前的設計潮流;尤其這兩枚機芯採用計時碟盤與雙計時輪系的設計,更需要高品質的動能。筆者看過國外雜誌針對MB R200的測試數據,在啟動計時功能後的24小時,機芯的擺輪振幅數據(六方位的平均值)僅僅從269.8度減少為263.6度,相較於其他計時錶款高達20至40度的差異,證明強大的動力確實佔有優勢,而流暢的輪系運轉也是功不可沒。
由於MB R200機芯比MB R100多了自動上鍊系統與自動盤,因此機芯厚度也由7.6mm增加為8.46mm,即便是扣除了MB R100機芯後方的動力儲存顯示,MB R200機芯時計增加的厚度還是不算多。這是因為MB R200機芯採用了具備雙向上鍊功能的棘爪式上鍊系統,與精工的魔術槓桿(Magic Lever)上鍊裝置是相同的設計,由於結構的零件數少,而且不易增加厚度,因此適合用於本款機芯;另外機芯的自動盤使用陶瓷滾珠軸承,其滑順不易磨損的結構特性,可提高上鍊效率。
實用的功能設計
除了上述幾項優異的特性之外,這兩款機芯也具有實用的日常功能。首先MB R100採用中央指針顯示的日期設計,其快調方式與一般的錶款不同。錶冠拉出的第一段為快調短時針,旋轉兩圈時針,日期便可快調一天;而錶冠拉出第二段,則為調整時間,並具停秒功能,與一般的GMT功能腕錶相仿。透過底蓋可以看見的動力儲存顯示,對於手上鍊的MB R100同樣是必要的設計,配戴者可以觀看剩餘的時間還有多少。
另外,MB R200的顯示功能與MB R100其實是相同的結構。雖然MB R200的日期位於右側的弧形視窗,中央的指針顯示的是第二地時間,但是透過錶冠快調短時針,同樣可調整日期以及設定第二地時間。面盤左側的弧形視窗,則是日夜顯示的視窗,結合中央的第二地指針,即使身處在其他時區的國家,也能判別原居住地的正確時間。
文/陳韋仁
攝影/劉信佑
資料提供/MONTBLANC (02) 2713-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