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定高級鐘錶絕對值-五大要件(下篇)
Aug 20, 2014
怎樣才是一只擁有價值的高級鐘錶?本刊整理出的五大必備鑑定要素:品牌、功能、機芯打磨、材質及珠寶鑲嵌,下篇文章中將以「機芯打磨」、「材質」與「珠寶鑲嵌」三項來討論。
價值鑑定要件 III ─細膩機芯打磨是必要基礎
當機械錶逐漸擺脫「實用」這兩個字的定義後,人們賦予它更多的期待,成為一件藝術品,當然也包含在其中。其中對於錶殼內的機芯,施以華麗的打磨修飾,是高級腕錶最基礎的要件,至於細膩的程度與耀眼的光澤,更是判定機芯等級高低的重點。
曾有人說過:完美無暇的機芯打磨,是給上帝看的,也是給製錶師自己看的。的確,在從前還不流行透明底蓋時,消費者根本看不到機芯的處理狀態,往往只有維修人員能一窺全貌。早在懷錶的時代機芯的零件與夾板,製錶師便開始以雕花或裝飾設計,替機芯增添美觀的外在;而比較高級的機芯則會增加倒角修飾,也就是使用工具將夾板零件的銳利邊緣磨亮拋光成圓弧形。可別小看這一個程序,往往一個零件的拋光手續,就需耗費製錶師好幾個小時的時間,如果要完成數百個零件,時間也是相當驚人。因此,完美無缺的打磨與拋光手續,其實是一枚高級機芯中,成本費用最高的部分。
以江詩丹頓為例,VACHERON CONSTANTIN Patrimony Traditionelle Chronograph Perpetual Calendar最能展現江詩丹頓完美打磨技術的錶款。因為機芯上層繁複的計時結構,需要花費許多時間,才能一一打磨完成,對於製錶師可說是惡夢等級的挑戰。透過高倍數的放大鏡來觀看,可以發現每一個計時零件都經過直紋拉絲打磨與倒角修飾,作工之細膩,其實超乎我們的想像;而每一個螺絲表面經過拋光,齒輪也使用美觀的修飾,展現頂級機芯的完美處理。
在1880年之前,大部分的機芯夾板零件都還是採用鎏金技術,因此夾板都是呈現金色霧面的外觀,直到1900年之後,採開始大量採用電鍍的技術。透過在夾板零件上電鍍鎳或是銠,讓表面呈現銀白色的光澤,經過數十年的時間也不易氧化。而電鍍的材質,也就決定機芯表面的光亮程度,各家錶廠對於這項要求都不盡相同,同時也是廠方的機密所在;不過能呈現耀眼且柔和的色澤,是基本需求。
至於機芯表面的各式打磨裝飾,更是高級機芯不可或缺的設計。目前許多品牌使用打磨裝飾,都僅處理從「透明底蓋」上可觀看到的部分,如果拆解機芯之後,許多夾板上空蕩蕩的表面處理,就可看出錶廠是否偷工減料。真正有價值的機芯打磨,可以從基板是否佈滿魚鱗紋,每一個夾板的表面是否具有華麗紋飾,來判定其價值。此外機芯的零件中,每一個螺絲、齒輪與軸心都必須通過拋光與修飾的手續,即使在高倍數的放大鏡底下,也檢驗不出瑕疵的所在。
價值鑑定要件 IV ─創新與稀有材質的獨特性
對於高級腕錶而言,錶殼的價值往往與機芯不相上下,不論是創新的材質或是罕見的貴金屬,都能代表腕錶的本身的最終價值。隨著科技的日益發達,質輕、堅硬或是抗腐蝕的創新材質,都陸續打造成腕錶的錶殼,對於鐘錶界而言,更是前所未有探索之路。
配戴於手上的腕錶,除了必須遭受震動、撞擊之外,還需要抵抗水氣的入侵與汗水的酸蝕;如果配合某些運動環境,更需要輕盈與抗磨損的材質,因此許多錶廠不斷的思考與研究,什麼材質是最適合運用在腕錶上?
以傳統的材質來說,K金材質的抗氧化與腐蝕能力,無疑的優於各類型金屬,而罕見的鉑金材質更是貴金屬中的佼佼者。它除了產量稀少造成價格昂貴之外,製作困難(韌性高於黃金),高達1760度的熔點(黃金為1063度),極為穩定的物理特性,讓鉑金成為製作頂級錶款的首選目標。另外常見的貴金屬大致上可分為18K玫瑰金、18K白金與18K黃金等三種,通常前兩款因製作難度與添加不同的材質,因此價格通常會比18K黃金貴上一些。
舉例來說,以融合為概念的HUBLOT這次選擇以黃金與陶瓷融合,以Magic Gold命名,成為世界上首度登場的新材質;這款花費三年時間製作的Magic Gold,也是世界上首次將貴金屬與非金屬材質結合的設計,而且Magic Gold的顏色會隨着打磨時間愈久而變得愈黃愈光亮,是令人相當好奇的材質。
除了傳統的貴金屬材質外,現在許多頂級錶廠紛紛採用創新的特殊材質,由於未曾有錶廠使用過,因此錶廠都是獨立研發或是與研究機構合作生產,所以需要花費龐大的資金投入研究與量產,因此價值自然不遜於貴金屬材質。這一類的創新材質大多強調輕盈、堅硬與抗磨損等特色;例如愛彼所推出的鍛造碳材質,HARRY WINSTON的Zalium合金,以及HUBLOT的Magic Gold材質。
此外,基本上高級錶款所使用貴金屬的錶款,價格自然會高於不鏽鋼或鈦金屬材質。不過當然也有許多的例外,例如沛納海採用青銅材質的PAM00382潛水錶,勞力士舊款的迪通拿錶款,特定的不鏽鋼錶款價格通常高於貴金屬款;或是在2011 Only Watch的慈善拍賣錶款質中,百達翡麗不鏽鋼款的Ref.3939三問陀飛輪錶款(只有這一只),拍賣出的價格是鉑金款的兩倍以上。
價值鑑定要件 V ─珠寶鑲嵌提升珍稀性格
珠寶與鐘錶早有淵源,最早的可擕式鐘錶本身就可以被視為珠寶的一種,它除了用來閱時,還代表主人的身份地位,因此早從十七世紀開始,鑲嵌珠寶的鐘錶就已經是常見的個人飾物,精巧機械結構配上珍稀寶石,遠比單純珠寶更有說服力。
珠寶鑲嵌將貴金屬製作成主要結構,再將寶石固定於上。它與鐘錶有著歷史上難分難解的淵源,在十七世紀的歐洲,頂級珠寶匠通常也都是失知名的製錶師,因為它們需要相同精細的手藝,所處理的工件又都是價值連城的工藝極品。時至今日,鑲嵌有寶石的手錶仍是收藏家、名流仕女最愛。
舉例來說,除了製作頂級手錶之外,珠寶鑲嵌正是PIAGET伯爵另一強項,它自1960年代起不斷推出珠寶錶,基於創意和對細節的追求,融合鐘錶與珠寶工藝。此錶錶身、面盤上鑲嵌總重超過14克拉的圓鑽及方鑽,數量約達600顆;面盤更採用珍珠母貝材質鑲嵌,繼承首批伯爵珠寶錶風格,以造型設計及鑲嵌功力取勝。
貴金屬具有優越可塑性及延展性,適合塑性加工或鑄造成錶殼,再施以適當構造工法,便可鑲嵌寶石能創造整體造型美感,寶石及鑲工更增鐘錶價值。通常高硬度寶石以多切面或雕刻加工,低硬度寶石則常琢磨成蛋面或不對稱形狀;順應寶石特性及車工考量鑲嵌方式有保護寶石及遮掩瑕疵的效果,巧妙地為鐘錶加分,也可令寶石看來更有份量。
常見寶石鑲嵌工法不少,最常用於錶上的是爪鑲(Prong Setting),以貴金屬爪攀附抓牢寶石,對寶石干擾少,能完整呈現寶石光采;包鑲(Bezel Setting)則以貴金屬薄片包裹環抱寶石外圍。夾鑲(Channel Setting)或稱槽鑲,把寶石埋入長條形的貴金屬槽縫中,靠槽縫內側貴金屬夾持寶石。密釘鑲(Bead Setting)將碎鑽塞入貴金屬胎板預鑽鑲孔,再以雕刻刀挑挖胎板,起出金屬釘粒(俗稱起釘),壓覆寶石,也就是俗稱的「滿天星」。
鑲嵌是珠寶工藝特色之一,透過繁複細膩工法,將貴金屬與寶石結合成首飾,在手錶上更能增加獨一無二的稀有性。寶石容易受傷的特性更增加鑲嵌難度,任何寶石鑲嵌工具都可能造成損害,鑲爪力量也要長時間訓練才能應用自如,鑲嵌師的美感更是需要天分及長時間養成,同樣需要高成本才能推出完美作品,當然也就再一步提升了鐘錶本身的價值。
文/林慶煇、陳韋仁
攝影/劉信佑
資料提供/各品牌
摘自 第52期 城邦國際名表雜誌
延伸閱讀:鑑定高級鐘錶絕對值-五大要件(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