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亞洲製錶學校 專訪日本HIKO-MIZUNO珠寶首飾設計學院手錶技術科
Jul 1, 2014
你印象中的製錶大師都是甚麼樣子?是不是都滿頭白髮、滿臉皺紋,請他聊一聊從業生涯的故事,結果老人家的思緒一飄就飄到七〇年代去了。當然,如果你有機會進到錶廠參觀,你會發現實際坐在桌子前頭工作的不見得都是你印象中的老先生,也有染著一頭厲害髮色、打滿一排耳洞的耳朵裡塞著耳機的年輕人,但是當你轉到下一個房間,有大師要示範現場組裝了,你一看,又是一位滿頭白髮的老先生。高階人才的高齡化,這是全球製錶業的現狀。
HIKO-MIZUNO的手錶技術科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立的。HIKO-MIZUNO珠寶首飾設計學院本身成立於1966年,一開始是珠寶設計的專門學校,後來陸續發展出手錶技術、鞋類設計製作和提包設計製作等等專科;手錶技術科的籌備始於1993年,最早是應日本手錶進口協會的委託,希望能夠代為培養製錶人才而有的發想。日本手錶進口協會相當於瑞士和歐洲其他國家的海外品牌在日本統一的窗口,他們會在這個時間點提出這樣的要求,應該就是感受到了高級錶市場逐漸成長、業界相關人才卻相對不足的壓力;不過這裡有兩個事實值得注意,首先這個教學單位是為了因應海外品牌相關機構的需求而發起的,並不是日本本國的品牌,再來是日本手錶進口協會在這裡提出的人才需求其實是針對維修保養這一塊,也就是要為瑞士品牌在日本的保修中心儲備人才,而不是要培育通才的製錶師,這些前提都決定了HIKO-MIZUNO的手錶技術科未來的發展方向。經過了數年的籌備,手錶技術科在1997年正式成立,在往後的時數年間經歷了錶界和日本當地製錶人才教育訓練環境的變化,今天是日本最大、也可以說是唯一一所獨立的腕錶學校。
HIKO-MIZUNO珠寶首飾設計學院手錶技術科的學制基本上分成2年制和3年制,兩種學制都是以培訓維修、保養的後勤人員為主,所差者在於3年制會特別加強複雜功能的部份,至於真正從零開始的製錶師培訓則不是學校的主力,不過如果學生有志於此的話HIKO-MIZUNO也有提供進階的研修課程,這點我們最後會提及。 2年制和3年制頭兩年的課程內容大致相同,基本上分成時計技術、金屬加工、外裝知識和時計理論四大類,根據教學的重心每週上課的時間不同。其中授課時數最多的是時計技術,每週的上課時間有12小時;1年級的課程內容包括了時計工具調整,機械錶和石英錶的分解、組裝和洗油,機械錶的調校,外裝技術以及時計車床技術。其中調校的部份是有連續性不斷進階的課程,1年級學的是齒輪和擒縱器的調校;外裝和車床技術也是,1年級會學到面盤、指針和錶殼的組裝以及防水檢查和拆裝鍊帶等等外裝技巧,車床的部份則是先學習工具製作。工具製作在1年級是相當重要的一項訓練方式,不只是時計技術類的課程,在教授金屬加工的時候也有自行製作拔針器、擺輪平放台的課程。
連貫性的課程到了2年級都進階到更專精的技巧,像是調校的部份會學到游絲、微調機構的調校和擺輪軸的換裝,外裝會學到錶殼的打磨,車床會學到龍芯的製作。除此之外,2年級還追加了零件製作和國產機械錶的分解組裝;關於機芯的分解組裝,1年級使用的是ETA 6497等等尺寸較大的機芯,2年級則開始嘗試ETA 2892A2、7001這些更小、更薄的型號,並且加入SEIKO的7S26和CITIZEN的8215等等日系錶廠的機芯。
到此為止學員所受的訓練都是以後勤維修為目標,不過如果他們有志成為真正的製錶師的話,HIKO-MIZUNO還有一項研修制度,學生三年畢業後可以留下來作一年的研修生,在這一年當中先跟老師討論要做什麼樣的錶,接著再自行打造零件、或部份利用現成的零件(主要是齒輪,因為校內的設備無法做到自製齒輪),在結業前製作出一只原創的腕錶——其中不乏陀飛輪等等高階複雜功能。不過製錶師的養成並不是HIKO-MIZUNO的主要目的,因此校內還是以2年制和3年制的學生為主。
HIKO-MIZUNO珠寶首飾設計學院手錶技術科的畢業生就業率相當高,根據官方的數字,2012年三月(日本的畢業季是在每年三-四月)的就業率有93.8%,是業界求人數的2.5倍;當然,會有這麼高的就業比例除了顯示出HIKO-MIZUNO培訓的成果,另一方面也透露了日本製錶業的人才仍然供不應求,不過作為一個獨立的教學單位,不像品牌設立的製錶學校那樣肯定就業,HIKO-MIZUNO的實績仍然毋庸置疑。
HIKO-MIZUNO的畢業生,有點意外地,多半是進入瑞士品牌工作,而非SEIKO、CITIZEN或是其他日本本土的上游供應廠,不過想想也很合理,SEIKO這些日系錶廠在本國當然都有自己的教育訓練單位,用不著仰賴外來的人才,而且另一方面,HIKO-MIZUNO的手錶技術科最早是應日本手錶進口協會的委託成立的,一開始就是為了滿足海外品牌的需求,跟瑞士品牌之間的供需關係原本就比較緊密,畢業生本身前往海外品牌的意願也較高。不過這並不表示HIKO-MIZUNO跟日系品牌就很疏離,事實上他們的講師一部份就是來自SEIKO、CITIZEN的前技術教育負責人,這點也跟過去筆者採訪SEIKO時獲得的資訊相符,然而這些講師的年紀多半都超過65歲了,校內青壯派的講師都是HIKO-MIZUNO自己的畢業生。
畢業生服務的品牌多是瑞士一線的大牌子,勞力士、百達翡麗、Swatch Group和Richemont Group都很愛用他們家的人;其中勞力士可以稍微提一下,他們家2003年在日本成立了自己的製錶學校,之後的5年間日本勞力士只用自家培訓的人才,不過近兩年他們已經停止招生了,所以目前仍然仰賴HIKO-MIZUNO的畢業生。畢業生進入品牌之後多半是在日本當地的售後服務中心負責維修,這也符合HIKO-MIZUNO一開始的培訓目標,而且品牌的研發等等前端的工作自然都設在瑞士總部,日本當地的人才要打進這個圈子本來就很為難(不過並不是沒有,取材當天筆者就有在校内碰到一位在品牌瑞士總部工作的畢業生返校)。
來到HIKO-MIZUNO手錶技術科求學的學生,有約三成是大學、高中畢業生,另外六成卻是工作過一段時間之後辭掉了工作跑來學修錶的,這個比例令筆者有些意外,不過負責為我介紹的資深學科總監石崎文夫解釋到,所謂的「職人」在日本社會中是相當有地位的,不少人對職人文化懷有憧憬,這樣的社會背景讓許多人願意放棄普通的工作環境投入這個產業。聽到這裡不禁有些感慨。獨立製錶大師Philippe Dufour曾經說過高級錶的未來在日本,甚至目前他工坊裡的唯一一個學徒也是日本人,我認為他看重的就是他們的民族性當中對職人的尊重。政府、企業從體制面的培育固然重要,不過社會本身對這項手藝抱有多少熱情才是對這個產業未來的指引。我認為Philippe Dufour想講的是這個。許多製錶大師都擔任過HIKO-MIZUNO的客座講師,Daniel Roth、Michel Parmigiani、Kurt Klaus都曾經是他們的座上賓,Philippe Dufour也是其中之一,甚至他還在學校招生簡章的最後親筆寫了一段話給有志於此的學生——不只是HIKO-MIZUNO,我相信這也是他對整個錶界的期許:「請帶著勇氣和忍耐來探索製錶師這份美好的工作吧。」
文、攝影/孫德銘
資料提供/HIKO-MIZUNO珠寶首飾設計學院
摘自 第55期 城邦國際名表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