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聖米爾山谷 浪琴博物館巡禮

Aug 7, 2013

最初的浪琴,是Auguste Agassiz於聖米爾所成立,名為Agassiz Watch的小型鐘錶工坊。

1832年,Auguste Agassiz於聖米爾山谷中創建了小型工作坊,命名為Agassiz Watch。他當時應當沒想過這間工作坊日後會茁壯成為名為LONGINES浪琴的跨國公司。

雖說發展規模遠出於他的預期,但無論時代如何演化變遷,浪琴始終沒有離開聖米爾山谷。浪琴以此提醒自己莫忘Agassiz Watch當年的製錶初衷。

 
浪琴特別在場外掛上台灣國旗,在異地看到國旗,總讓人覺得開心。

從BASLE搭上往聖米爾山谷的車,大約需要一個半小時車程。經過一段令人暈眩的山路後,便到達了聖米爾山谷。1832時,浪琴創辦人Auguste Agassiz便是在此處成立小型工坊,並逐漸發展成為如今的跨國鐘錶公司。

如今品牌的核心依舊堅守在這塊區域,決策單位、主要的組裝部門以及品牌歷史博物館都在此區塊。這次我們造訪此處的主要目的,是參觀浪琴的博物館,透過博物館豐富的館藏,拼湊出浪琴在過去180年在歷史下所留下的點點滴滴。

館長Jnnifer Bochud說明滿牆的典籍,內容是數百萬只浪琴錶款的出生記錄,以及流向紀錄。
進入博物館的第一站是生產檔案展區,這個房間彷彿圖書館似的,不到五坪的空間中,三面牆壁放滿精裝的古董書籍。
 
博物館的館長Jnnifer Bochud在此接待來客,詳細介紹關於浪琴的發展史。她翻開紀錄,仔細說明每個欄目所代表的意思。這些典籍所記錄的是浪琴錶款的出生與去向。內容包括錶款的組裝者、機芯、錶殼、面盤等零件的來源,一直到出貨經銷商的名稱地址,每個階段都有系統的條列紀錄。這些文字記錄了從1867年開始,近100年左右的錶款出廠紀錄。文字記錄一直持續到七零年代。之後由於
電腦開始發展,浪琴逐步將新舊資料數位化為止。
每只浪琴錶款的出場時間、型號甚至製錶師都記載的鉅細靡遺

如今浪琴的錶款資料已然完成數位化,但這些文字檔案的歷史意義仍然彌足珍貴。而如此縝密細膩的資訊,背後也可看出早在發展之初,浪琴便已經為在為永續經營準備。

 
浪琴的腕錶展示區

與檔案室僅一牆之隔,甚至可以視為在同一區塊的腕錶展區。這裡蒐羅1957年起,浪琴所推出的1200只腕錶,依照問世年份的不同排開展示。

當然,浪琴的製錶歷史絕不只從1957開始,這是因為品牌雖然創建於1832年,不過品牌卻要一直到1957年,才決定將過往以能掌握的製錶工藝(包括錶殼設計,以及機芯製作)結合,推出Flagship Collection旗艦系列,此時浪琴才正式將品牌商標刻印於機芯上。因此,此年對品牌的發展意義非凡,而博物館的古董腕錶展區也以此年為起點。
 
不同年代的錶款設計,也可見出各年代的美學改變

透過這1200款不同設計錶款,其實可以觀察出各年代腕錶美學的不斷轉變。不可諱言的是,其中不乏與頂級品牌經典款相似的設計。然而,卻也看到不少錶款,型似近年才推出的所謂「新」設計。美學的潮流總在循環,透過腕錶展區,更能有如此深刻體會。

三千四百萬只浪琴錶展區標記著浪琴的演化

「三千四百萬只浪琴錶展區」雖名為如此,但這裡其實並沒有這麼展示這麼多只時計作品。三千四百萬指的是浪琴從創廠至今所發行的錶款超過三千四百萬只。(這可不是浪琴信口開河,這些都是有記錄的,而這些紀錄在生產檔案展區上都記載清清楚楚的)因此,浪琴以三千四百只的概括數字,代表品牌所有的歷史過往。

1977年浪琴所製造的石英機芯

在浪琴三千四百萬只浪琴錶展區中,得以窺見不同時間軸線下,浪琴各階段的發展,以及製錶技術的演進。這區除了錶款作品外,還蒐羅了許多關於浪琴的歷史資料、簡報圖片。有趣的是,在此區浪琴跳脫一般博物館單純的時間軸排列,還加入時計生產過程與演化。在這區的每個展櫃中各代表著100萬只浪琴錶。例如1867年到1899年間,浪琴發表第一百萬只時計,此距品牌創廠約末一甲子。而第三千萬只時計則是在2000年左右發表。加入這樣的變數,順著時間的發展,多少也可從中看出品牌茁壯的速度,以及生產效能的提升。

浪琴歷年廣告文宣展區

浪琴相當重視自身歷史,而紀錄歷史的方式,除了透過錶款、自身品牌書的文字紀錄之外,另外也能從每個時期不同的廣告文宣見出端倪,因此在博物館的一角,規劃出歷來廣告展區。

廣告宣傳區中,展著一紙簡單文宣,說明當年浪琴推出通過天文台認證的精密時計。

環顧浪琴的發展史,可以很明顯的觀察到這品牌所企圖在鐘錶歷史中留下的定位,並不全然在於留下具有開創性的機械結構,或是令人傳唱的經典設計。從一開始到現在,他們就是很務實的希望能提供最多人能負擔的起的高品質鐘錶時計,在價格與品質間尋求最大值。

為此,他們從很早就明白要達到如此目標,除了產品之外,還需要行銷,如此才能為品牌增添魅力。而廣告正是推動這整個商業運作的重要的關鍵。浪琴多位優雅大使固然是許多人印象深刻的一部份。然而,走過180年,浪琴的行銷計畫其實相當多元。

浪琴總裁Walter von Känel與已故的SWATCH主席Nicolas G Hayek為浪琴博物館開幕剪綵

廣告展區顧名思義,展出的是浪琴各個不同時期所推出的宣傳品以及活動。展出內容包括十九世紀中發表的廣編文章,還有一系列的雕刻品、印刷品與海報。透過這些非腕錶的文字、影像紀錄品牌的歷史,以及每個階段的重要事跡。例如,我們也在這裡面發現了現任浪琴總裁Walter von Känel年輕時候的照片。

1952年推出的「Photogines」影像控制計時機制,結合了攝影與計時的設計,讓結果判斷能更加精準。

浪琴特別蒐集曾經發表過的計時機制為主題,作為最後一個展區主題,以此強調出品牌追求精準的歷史。

追求精準絕對是許多錶廠對自我的期許之一,而發展計時機制在概念上也是出於對精準的要求。浪琴的第一枚計時器於1878年推出,而多年來,浪琴也積極地針對多項運動發展計時儀器設備。此區展出的一系列浪琴為個別活動製作的計時設備,其中有1912年,為瑞士聯邦體操會上推出的「斷線」(Broken Wire)自動計時機制,除了圖片之外,還展出了縮小版模型。此外,還有1952年時首次推出的影像控制計時機制「Photogines」、1960年結合動態圖像與計時的「Contifort」,以及1990年為F1所做的無線電懷錶式機械計時。

1912年推出「斷線」(Broken Wire)自動計時機制的縮小版模型,用以測量賽跑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