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語花香咕咕鳴唱 黑森林掛鐘
Aug 6, 2013
談到"鐘",大家一般可想到什麼名堂? 倒是能結合觀光與文化之名,從古至今享有名號的咕咕鐘,為鐘還能掙得一口氣。
說起德國黑森林地區的製鐘工業創於十七世紀,據書典記載,由於黑森林冬季漫長,白雪藹藹,農人們在閒暇之餘,以木頭為材料做出許多有用的器械及工藝品。
根據記載,約在1640年德國一對名叫庫茲的兄弟發明了世界第一座木架鐘“Waaguhr”是歐洲第一台中產階級買得起的機械時鐘。它設計簡單,只有一根指標用來顯示小時。17世紀時,人們只能通過觀察日出、正午和日落來測量時間。著名的Verge和Foliot是最早用在機械鐘上來提高奏鳴質素的擒縱系統,此項技術的使用推動了機械鐘的進一步發展,在歷史的長河中邁出了極為重要的一步,也是咕咕鐘的前身。
是誰製造了第一口黑森林布穀鳥鐘,其實有著不同的記載,而其中廣為流傳的版本,便是前文指出始於1738年的Framz Anton Ketterer完成的世界上第一座布穀鳥鐘(也稱為咕咕鐘,Kuckucksuhr)。爾後在鐘的結構和外觀上陸續加以改良,歷經了許多有趣的改變 : 例如,著重在以不同的樂音報時的響鐘(Trompeteruhr)、笛音鐘(Flotenuhr); 1750年開始有了框形鐘(Rahmenuhr),由於當地玻璃製造業的加入,製鐘匠在框形鐘的鏡面上飾以美麗的彩繪,也運用了從法國及維也納傳來的琺瑯面盤工藝。鐘的製造同時也摻合著更多材質上的變化,如1770年由Peter Wehrle製造的琴聲鐘(Harfenuhr),便以黃銅為材質製造音管,或結合雕刻及機械運作的各式木偶鐘等其他許多類型的鐘錶,黑森林地區的地方居民憑著他們的想像力、天賦、智慧與技巧,利用漫長的冬天製成由木雕裝飾的咕咕鐘,將這古老的手工業持續發展為一個繁盛的工業。
在兩次世界大戰時期,咕咕鐘的生產曾被迫停頓,雖然記載證明咕咕鐘並非發源于黑森林,但是咕咕鐘業卻是在黑森林中得到了發展,獲得了設計革新和技術改進,所以咕咕鐘的歷史同黑森林緊密相連。實際上,很少有人知道,黑森林地區所生產的第一台掛鐘的鐘面並非大眾所熟知的帶有布穀鳥每小時報鳴的木制打獵主題的咕咕鐘,而是以手繪並帶有花卉裝飾的盾形鐘,這是當時黑森林地區特有的濕壁畫藝術與製鐘工藝的結合。德國鐘廠至今仍然生產這種代表傳統的黑森林掛鐘,這種盾形鐘傳統上是用於結婚、嬰兒誕生和具有特殊意義周年紀念或特殊場合的禮物。
如今,燈光不足的工作閣樓早已成設備新穎的工廠,木雕部份仍舊如同兩百年以前的技法用手工完成。現代時鐘工廠的經營者大都是木雕工匠與時鐘匠的後代,繼承了數代祖先的雕刻技術與方法,也大都是精於咕咕鐘製造的傑出工藝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