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AGET錶廠參訪之旅(下)
Jan 6, 2012
隨著PIAGET伯爵業務的持續成長,因此需要寬廣的廠房空間,來容納更多的工作人員與機台。於是,伯爵在日內瓦近郊的Plan-les-Ouates,興建一個全新的廠房,並於2001年落成,也就是目前伯爵的總廠。我們在第二天造訪了這個距離市區約30分鐘車程的現代化錶廠,其實附近還有多家錶廠,包括同屬於歷峯集團旗下的江詩丹頓錶廠,就在伯爵廠房的對面。這個現代化的廠房,其總面積達到9300平方公尺,原先錶殼與鍊帶的製作,也就全部轉移到這間新廠房。除此之外,行政、設計部門、寶石鑲嵌以及飾品製造,也全部整合在這一座極其現代化的廠房內;因此廠房的規模較La Côte-aux-Fées機芯廠大上許多,員工人數在350人左右。這次參觀伯爵錶廠,正好遇到瑞士近年來最熱的夏天,因此晴朗的天氣完全顛覆小編對於瑞士的既有印象,拿起相機隨處拍攝,都能呈現出日內瓦最美的一面。所以,小編在採訪總廠的時候,相機電池竟然拍到一半就沒電;不過沒關係,與我們隨行的攝影師-Terry Chng,他拍攝的專業照片,相信更能吸引各位的目光,接下來就隨同小編進入錶廠來一探究竟。
沿著門口的斜長走道,我們進入了錶廠的接待大廳。在大廳的右側是兩位接待的總機小姐,而左邊則是舒適的大廳空間,兼具華麗與明亮的特色。
接下來我們進入總廠的設計部門,設計師正向我們解說設計錶款的流程。透過先進的電腦繪製技術,可精確的描繪錶款的所需細節,包括每一個零件的尺寸規格,面盤與玻璃鏡面的距離,甚至是螺絲所需的孔洞大小。伯爵擅長製作超薄錶款,因此需要精確的設計規格,來達成節省空間的目標,同時確保錶款的耐用度。
另外,透過先進的電腦3D打印技術,能將電腦中的圖像數據,由打印機製作出立體的模型,其原理是透過薄紙般的原料,一層層的堆疊起來,就像是電影中的未來技術,可免去複雜的手工製作模型流程。
接著我們開始進入總廠佔地最廣的製造部門。雖然專業製錶廠內,仍是免除不了機械的金屬與油氣味,但是伯爵錶廠的人性化設計,與整齊清潔的環境,絕對會讓製錶師的工作效率提高許多。
而廠方人員首先讓我們參觀伯爵製造部門中,佔地不大,但生產價值卻最高的單位,那就是珠寶製造部門。這裡生產伯爵引以為傲的珠寶飾品與鑽錶,每一件產品的價值都是百萬元起跳;透過設計師的設計與繪畫出的手稿,再轉化為實際的成品。
這一朵朵的白色櫻花,是由旁邊的白玉髓(切割之後,就是玉石)所雕塑出來,然後在塗上白色亮漆,製作的工序非常繁複。
這是廠內資深的大師級人物,他正在研究珠寶產品的設計手稿,由於珠寶部門的商品都具有高度機密,因此禁止攝影。但小編依稀記得,手稿上是一款非常複雜的華麗鑽錶,大概是數千萬起跳的價格。
在珠寶製造部門的隔壁,是負責鑲嵌鑽石的部門,其工作包括將鑽石鑲嵌於面盤、錶殼與鍊帶之上。透過顯微鏡的輔助,製錶師將鑽石放入面盤上的寶石孔,並且以手工具在周圍刻鑿出四個勾爪,接著以特殊工具,將四個勾爪表面修飾得圓滑光亮。同樣的動作要進行上百次之多,所以需要耐心與卓越的技術,方能完成每一個鑲嵌的步驟。
右側是尚未進行鑲嵌步驟的面盤,而左側是已完成鑲嵌鑽石的面盤。
相較於許多鐘錶品牌,錶殼與鍊帶的製作仍需仰賴周邊的衛星工廠來提供,伯爵則倚賴自家的工廠來完成,因此總廠製作錶殼與鍊帶的部門,佔地最廣,人數也最多。這裡則是錶廠內的「小金庫」,放置製作錶殼、鍊帶所需的金條。
部門裡具有許多精密的CNC電腦加工母機,每一台的造價都在一、兩千萬之上,是用來切割金屬材料的機器,透過多次的手續,就能將一塊金屬粗胚,切割成精細的錶殼結構或是鍊帶零件。
這是正在進行切割步驟的CNC電腦加工母機,在切割的過程中,噴出的切削油,能提供潤滑與降溫的功能。
這是從機台中取出的錶款零件。由於伯爵所使用的錶殼材質,以貴金屬居多,因此加工母機內的切削油碎屑,仍具有高度的回收價值,所以廠方建立一套回收制度,將這些貴金屬再度回收利用。
這些就是完成製作的錶款零件。透過先進的機具輔助,現在錶款的結構設計,都能輕易的製作完成,與50年前的錶款相比,整體結構的精密度,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由於零件切割完畢之後,表面仍相當粗糙且銳利。因此透過自動攪拌機,以陶瓷顆粒結合化學藥劑與水流沖刷,可輕易的將零件表面拋光。
這些是即將要製作成錶殼的金錠,造型跟電影《魔戒》中的戒指是不是很相似呢?所以小編推測,它應該是一款女錶所使用的錶殼尺寸。
這就是完成切割與鑽孔的錶殼,是由上述的金錠所製作出來。
這兩個錶殼零件(白K金材質)分別是切割前(左)與切割後(右)的對照,它屬於伯爵旗下的Altiplano系列,因此結構相當輕薄。
這也是切割前(左)與切割後(右)的對照,它屬於伯爵旗下的Dancer系列。
大家來猜一猜,這是什麼工具呢?
上述的工具是在錶扣的背面,印壓上PIAGET字樣的機台。接下來透過投影機,來檢查錶扣的製作是否符合規格。
製錶師透過砂輪機,塑造出錶圈的表面形狀。
接著以木條拋光表面。
最後以拋光毛刷來進行最後的亮面拋光步驟。光是一個錶圈的製作,其實已經耗費不少的人力與時間,即是科技飛快的進步,鐘錶業仍需要密集人力來完成錶款的製作。
在這裡,製錶師以高溫焊接的方式,製造編織式的K金鍊帶。現在生產這種鍊帶的錶廠,已經不多,其服貼柔軟的設計,令人印像深刻。
鍊帶經過拋光之後,便與錶殼焊接在一起。這種錶款設計,對於年輕人來說,稍嫌老氣;不過它銷售的主力,本來就鎖定在中、老年的消費族群。
這邊正在進行Polo系列錶款的鍊帶拋光手續。製錶師在鍊帶上黏貼膠帶,透過不同的砂輪機進行拋光處理,就可替錶帶製造出亮面或是霧面的效果。
這些是完成拋光與鐫刻字樣的錶殼底蓋零件。
完成拋光與鑲嵌鑽石的Polo系列鍊帶。
這兩位長的很相似的員工是?沒錯,他們是製造部門裡的父女檔。依照小編的經驗,通常公司裡有兩代的員工,比較算是一間好公司(當然歷史也要夠久)。
本部門則是進行錶殼零件的組裝與檢驗,因為接下來就要進行機芯的組裝。
這裡是完成組裝的錶殼,即將送入隔壁的部門,與機芯、面盤進行組裝。
製錶師將面盤與機芯組裝一起,並進行品質的監控。而機芯則是來自於伯爵La Côte-aux-Fées的機芯廠。
這是華麗的鑽錶,錶款的錶冠已經裝上,接下來就裝上指針與錶殼。
當錶款與機芯已組裝完畢,就要進行第二次的精準度測試;藉由這幾台電腦控制的自動測錶機,製錶師能掌握機芯運轉的精確性以及穩定度。
完成精準度測試,同時符合品管要求的錶款,最後會裝上錶帶,並完成錶款資料的登錄,然後就會送到全球各地,結束錶款的所有製作流程。
這是小編特地要求攝影大哥幫我拍的照片,也就是能控制使用力量的新式螺絲起子。因為有一次與錶店維修師父的聊天過程中,得知原廠有可以控制磅數的螺絲起子,這對於曾經將螺絲鎖壞過的小編來說,的確是一項新奇的工具;而大部分錶店都沒有這項工具,所以能在錶廠中看見,自然得留下它的身影。由於高級錶款,都使用貴金屬的錶殼或螺絲,如果力道控制不當,容易造成損壞,或是日後打不開,因此才會有這項工具的誕生。
而本次的參訪過程中,發現伯爵也在日內瓦Plan-les-Ouates總廠,設立了第四個「Time Callery時間之廊」,讓參訪錶廠的來賓能欣賞伯爵歷年來的經典之作;在展示櫃旁的牆上,也放置伯爵昔日的廣告,讓參觀者回顧伯爵早期的廣告設計概念。
展示櫃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這款在1979年推出的Polo系列腕錶,至今已經超過32個年頭。目前,伯爵仍持續推出新款的Polo系列錶款,並加入複雜的陀飛輪與萬年曆等功能。
其實當我們參觀到最後一個部門時,已經下午4點多,許多製錶師都已經收拾好桌上的東西,準備回家。因為瑞士的製錶師通常都很早工作,大約7點多就開始工作,所以5點左右準備回家,工時也已經有8個小時(扣掉休息時間1小時)。不過由於許多錶廠的員工,其實都來自於法國(La Côte-aux-Fées機芯廠也是),所以開車回家還需要一段時間;如果是冬天,提早天黑或是碰到下雪的情況,其實也是非常辛苦的。
撰文/頻道站長 陳韋仁、 攝影/Terry 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