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空迴旋的魔法 卡地亞Rotonde de Cartier Astromysterieux神秘陀飛輪腕錶
Dec 12, 2016
提到Kasapi跟衛星式公自轉陀飛輪之間的關係,可以追溯到她還在雅典表任職的時期,他們家最出名的高階複雜錶款Freak當初就有Kasapi參與其中,是以當2010年她第一次為卡地亞打造出同樣採用衛星運轉機制的Astrotourbillon時,知道這段過往的人應該都是會心一笑。
在此之後Kasapi還為卡地亞設計過另一枚衛星陀飛輪機芯,那就是2013年推出的神秘雙陀飛輪(嚴格來說這次才是神秘顯時和衛星陀飛輪的首度結合),再加上2016年的Astromystérieux通算一共有過三款同類型錶款;雖說都是採用衛星、天體形式運轉的陀飛輪,不過三款的機械結構各自不同,而比較起來這次的Astromystérieux其實跟Freak最為神似,因此我們在討論這款的時候,不妨可以稍微回溯一下另一款Kasapi早期經手過的名作。
同樣是融合了衛星陀飛輪和神秘顯時機制,Astromystérieux的厲害之處,在於它將一枚機芯從發條盒到調速擒縱裝置的整個輪系,都包進了神秘機構當中,也就是說幾乎整枚機芯都在凌空迴轉。機芯的迴轉週期是60分鐘一圈,因此整套輪系的橋板——在這裡也可以說是陀飛輪的籠架,正好就充當了分針的角色。
這一點是Astromystérieux跟Freak最相似的地方,Freak同樣也是將主要輪系當成分針在錶面上公轉,但兩者之間最關鍵的差異在於Freak的發條盒仍然是固定不動的,然而Astromystérieux卻是連這一部分也加入公轉,真正讓整枚機芯都變成浮動式的,這樣的作法不但難度更高,成品的視覺演出也更加驚人。
翻轉機芯運作的相對性
Astromystérieux的運作原理乍看之下神奇之極,不過思考邏輯稍微轉一下的話其實也不難理解。所謂「指針繞著機芯迴轉」本來就是一種相對的觀念,假設今天我們認定固定不動的是指針的話,那結果就會變成是「機芯在指針下迴轉」了,因此對於Astromystérieux我們不妨想像成,機芯的時針輪軸上裝的是一枚透明的藍寶石水晶圓盤,而這枚圓盤的邊緣是固定在錶殼內的,這麼一來整枚機芯就會反過來像時針一樣在錶面上迴轉了。
純粹概念的實踐之路
原理如此,但實際要做出錶來卻有許多難處,首先驅動整個機構所需的扭力就是一大問題,Astromystérieux整個懸浮迴轉的部分重約3.75g——以一整套輪系來說這已經算很輕了,但仍然是一般陀飛輪裝置的十倍左右,為了要推動這麼重的結構,機芯只得採用60分鐘一圈的慢速公轉,也就是只能用作分針,要像Astrotourbillon那樣充當秒針是不可能的了,但儘管如此視覺效果仍然相當壯觀。
還有一個重要問題就是上鍊和調校時刻。像這種整枚機芯的主結構都是浮動的設計,要上鍊或是調時間最快的方式,就是直接將錶冠做在錶背中央,甚或是像懷錶一樣開個洞用鎖匙操作,過去OMEGA的中置陀飛輪就用過類似的做法,Freak利用錶圈上鍊、調時間的方式也算是一個折衷,總之就是要省去撥針系統,讓機芯結構儘量簡單。
但是卡地亞在這裡卻選擇了一個麻煩的作法,Astromystérieux的上鍊和調時間都仍舊是透過錶冠,操作起來就跟一般腕錶沒有兩樣,而為了實現這點,他們在機芯中又加入數枚透明藍寶石水晶圓盤,這些圓盤對內分別連結固定到上鍊輪系和走時輪系,邊緣則是在錶殼、錶圈底下接上錶冠的撥針系統,讓錶冠得以如常操作錶款,外觀上卻並不破壞錶款的「神秘」,一切無跡可循。
這些設計原理上都還是不出神秘錶的概念,但實作上又有許多技術細節需要克服,比如說機芯的眾多結構都歸結在中央,中心的對齊校準就變得格外重要,為此藍寶石圓盤的邊緣處設有四枚偏心螺絲,利用它們可以對圓盤的位置做精密的微調,另一方面也兼顧起耐震的功能,凡此都不難看出Astromystérieux這個美麗的概念,實現起來需要多大的工程在背後支撐。
小編短評
天體陀飛輪是陀飛輪概念一個迷人的發展,它將這項發明的原始核心——關鍵機構的自體迴轉加以擴充,讓迴轉的範圍擴大到整個錶面,「關鍵機構」也從調速擒縱器開始愈加愈多,到最後變成整枚機芯都在迴轉,至此陀飛輪的實用性已經被排到很後頭了,炫目的視覺效果才是機構的主要價值(雖然理論上它仍然得以發揮陀飛輪的抵消位相差、活化潤滑油流動的目的)。
如果你也熱衷於研究複雜功能的技術細節,天體陀飛輪當中其實存在著許多有意思的邏輯困境,比如說前面提到的驅動扭力不足的問題,一般碰到這類問題最直接的解法就是增加發條長度,甚或是增加發條盒數量。
然而以Astromystérieux的情形來說,因為整枚機芯都是它要驅動迴轉的物件,增加發條、發條盒一方面固然提升了扭力,但另一方面卻又增加了扭力的負擔,形成了一個兩難的局面,因此設計師、工程師勢必得另尋出路來解決。像這些都是複雜機芯研發時的惱人之處,但換個角度來想,複雜機芯的趣味和迷人之處也盡在於此。
文/孫德銘 攝影/劉信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