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德國複雜功能新紀錄 朗格大複雜腕錶

Oct 3, 2016

朗格大複雜腕錶A.LANGE & SÖHNE Grand Complication;直徑50mm 18K玫瑰金錶殼╱時間指示、1/5跳秒與雙追針計時;日期、星期、月份閏年、月相與萬年曆;三問報時與大、小自鳴功能╱L1902手動上鍊機芯,儲能30小時;大自鳴30小時、小自鳴42小時╱藍寶石水晶鏡面、透明底蓋╱防水50米╱限量6只
 
朗格A.LANGE & SÖHNE在2013年推出的Grand Complication大複雜腕錶,不僅擁有複雜的大、小自鳴功能之外,可精確至1/5跳秒的追針計時功能以及月相萬年曆,更具有濃厚的復古精神。
 
身為德國製錶工藝代表的朗格,早在懷錶時代便已經是許多王公貴族與富豪名流所喜愛的品牌,不僅錶款製作精良,本身具備的複雜製錶技藝,更是許多人慕名前來的因素。
 
而朗格在2010年完成修復的大複雜功能懷錶42500,是海因里希‧舍費爾(Heinrich Schäfer)於1902年委託朗格製作,其擁有大、小自鳴功能,追針計時與萬年曆等功能,是歷年來朗格製造過最為複雜的錶款。日後,朗格花費將近9年的時間,重新設計零件,並反覆組裝與測試;在修復懷錶期間所累積的研發能力與技術,成為朗格2013年推出Grand Complication腕錶的重要基礎。
 
自鳴功能啟動開關;由於大、小自鳴功能屬於自動報時裝置,為了避免在夜晚或是重要場合啟動,因此錶廠都會設計開關功能。位於錶殼12點鐘位置上方的撥桿,鐫刻有S與R的英文字母,分別代表「敲響」與「靜止」的功能。此外,擁有大、小自鳴功能的腕錶,一定具備三問報時功能,但是擁有三問功能的錶款,則未必會擁有自鳴功能。
 
Grand Complication腕錶擁有七大功能,與14項顯示,與高達876枚零件,同樣成為現行朗格最複雜的腕錶。為了向錶廠創辦人費爾迪南多.朗格(Ferdinand A. Lange)致敬,錶款採用早期格拉蘇蒂槓桿擒縱系統,其槓桿及擒縱輪以硬化18K黃金製成;機芯的基板與夾板皆以德國銀製造,同時使用自製的游絲與擺輪。
 
錶款所搭載的L1902手上鍊機芯,在設計之初,便是以打造大、小自鳴功能為基礎,因此機芯本身具有三個發條盒。其中一個提供給走時輪系動能,一個專門提供給報時裝置,另一個則是報時滑桿所連動的發條盒。相較於一般的三問報時錶款,機芯只需要一個主發條盒以及報時發條盒(由滑桿上鍊),但是大、小自鳴的主動報時功能,所耗費的動力太過龐大,因此擁有大、小自鳴功能的錶款,勢必需要額外動能。透過第三個發條盒,本款腕錶啟動大、小自鳴功能時,動力儲存可達30與42小時,每天上鍊一次,便無須擔心動力不足。
 
大、小自鳴功能選擇;懷錶與腕錶的大、小自鳴功能,同樣都是來自於早期鐘樓或是座鐘的概念,是為了讓更多的人們在手邊沒有計時工具,能隨時獲得此刻的時間。大、小自鳴功能在每一小時都會自動報時(幾點敲幾下),但是大自鳴在報刻時(每15分鐘),會再報一次小時功能,但小自鳴只會報刻。撥桿上方的G與K,分別代表「大自鳴」與「小自鳴」。
 
為何自鳴功能如此耗費動能?因為錶款設定為大自鳴模式時,報時裝置每15分鐘先以低音音簧開始報時,然後兩根音簧分別鳴響報刻。設定為小自鳴模式時,兩根音簧同樣會報刻,但是只有每小時開始時,低音音簧才會報時。每天經過24小時之後,動能自然消耗甚多。
 
此外,音簧決定報時裝置的響亮程度,合金、硬度與形狀等微小差異,都須要經過反覆的測試,因此廠方特別在音簧的下端,以金剛石銼磨成三角狀,使敲擊時帶來更佳震動。
 
傳統複雜風貌;L1902機芯的設計風格非常傳統,機芯主體以大自鳴功能為基礎,然後加計時功能與追針功能輪系,因此機芯正面可以看見完整的計時輪系;包含左上方的計時導柱輪,以及右下方的追針導柱輪,這些計時結構與槓桿支架,都採用不鏽鋼製成,與基板、夾板的德國銀有所不同。機芯的外側環繞著兩根音簧,不過兩根音鎚卻都位於右側夾板的下方,無法看見音鎚的作動,是稍嫌可惜之處。
 
本錶款採用早期的單按把計時結構,因此1點至2點鐘位置的為計時按把,而10點至11點鐘點位置為追針計時按把,負責控制藍鋼雙追針。除此之外,錶款還具備昔日高複雜計時懷錶常見的閃電跳秒功能,位於面盤六點鐘位置的1/5跳秒針,每秒鐘會走完一圈;由於本枚機芯的振頻為每小時18,000轉,也就是每秒鐘擺輪轉動五次,因此啟動計時功能之後,秒針精確地以2.5赫茲跳動。
 
錶款的萬年曆功能,同樣呈現傳統的四圓盤設計,12點鐘位置的圓盤,除了擁有60分鐘計分指針外,也具有四年制的月份指示;而3點鐘與9點鐘位置,分別為日期與星期;六點鐘位置則是月相指示,由藍色琺瑯K金盤所打造而成。
 
文/編輯部 攝影/劉信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