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古大變身 IWC工程師計時腕錶「魯道夫‧加拉斯奧納」特別版

Sep 30, 2016

IWC工程師計時腕錶「魯道夫•加拉斯奧納」特別版;直徑42.mm不鏽鋼錶殼/時間指示、日期窗與計時功能/69370自動機芯,動力儲存46小時/藍寶石水晶鏡面、透明底蓋/防水60米/限量750只/參考價NTD 248,000

還記得在2014年底,筆者參加IWC萬國錶在香港所舉辦的Pre-S.I.H.H.記者會,當時除了介紹隔年所要推出的全新葡萄牙系列與52000機芯之外,也在現場公布全新自製的69000計時機芯與42000自動機芯;在未來的幾年內,將會運用在旗下的錶款之中。

不過IWC目前已經擁有89000自動機芯系列,因此在品牌的定位中,搭配69000機芯的錶款價位將低於10,000瑞士法郎,與89000機芯有所區分;因此,很明顯的69000機芯將取代IWC現行的ETA 7750機芯。在過去幾年,IWC所生產的自製機芯比例逐漸提升,但主要都運用在高階或複雜錶款之上,而IWC入門錶款的自動三針或是自動計時錶款,仍以ETA與SELLITA通用機芯為主力。

IWC工程師計時腕錶「魯道夫•加拉斯奧納」特別版

對於品牌來說,要全面取代這些通用機芯,仍須考量資金與生產成本,還有未來的維修與後勤資源;因此直到2014年,69000與42000這兩款機芯才正式亮相。不過在2015年的兩次錶展,與2016年的日內瓦S.I.H.H.錶展中,這兩款機芯仍未搭配錶款推出,讓人十分好奇;因為今年的飛行員錶款系列,應該是這兩枚機芯最好的表演舞台,如此一來,不免令人有點失落。

不過就在今年的三月,IWC發出新聞資料,品牌在74 屆古德伍德會員會議(Goodwood Members’Meeting)上推出三款Ingenieur工程師腕錶特別錶款,並且搭載全新的69370自動計時機芯,成為品牌今年的另一項重頭戲。因為這是IWC自1974年採用Gérald Genta設計的工程師腕錶之後,本系列最重大的改變。

傳統的計時碼錶,其小秒針幾乎都位於九點鐘位置,除非是加裝計時模組,才會將秒針設置在另外的方位。不過本枚機芯一開始就將秒針設立於六點鐘位置,而計時分針、小時針則位於十二點、九點鐘位置。

相信對於熟悉工程師系列的錶友來說,應該知道廠方在1955年所推出的首款工程師腕錶,其實是具備簡潔俐落的外觀設計,而非後來的剛硬運動風格。此次廠方將工程師錶款,回溯到最初的設計風貌,無疑的是一項重大改變。

本款腕錶為「魯道夫•加拉斯奧納」特別版,是向賽車手Rudolf Caracciola 致敬的款式,限量750只。錶款採用岩灰色面盤,其鍍銠的時標與外側的圓點夜光標記,則是昔日工程師錶款的特色;而廠方也在外圈設有測速計,展現錶款與賽事合作精神。錶款內部所搭載的69370機芯,具有導柱輪裝置,這也是中高階計時機芯所必備的設計,因此按壓計時按把的手感,可說是非常輕鬆與確實,同時計時秒針幾乎沒有抖動的情況。

69370計時機芯與ETA 7750機芯直徑同樣為30mm,厚度則是7.9mm,其振頻為每小時28,800轉,動力儲存46小時。廠方採用三支臂環形擺輪搭配偏心螺絲微調裝置,結構簡單耐用。

從結構外觀來看,本枚機芯與ETA 7750有些相似之處,也就是在機芯夾板的上方,安裝計時結構、上鍊輪系與自動盤;不過69370機芯的小秒針位置,設置於六點鐘位置,與89000機芯相同,而非九點鐘位置。本枚機芯採用棘爪式雙向自動上鍊結構,除了可減少機芯零件數量,也可提供良好的上鍊效能;同時機芯還採用LiGA電鑄微製造技術的擒縱輪,齒牙中間呈現鏤空狀態,不僅可減少齒輪的重量,亦能減少動能的耗損。

文/陳韋仁 攝影/劉信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