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入全新活力 寶鉑L-eVolution卡羅素陀飛輪
Feb 5, 2016
卡羅素與陀飛輪都是消弭地心引力干擾的裝置,這兩個超過百年以上歷史的發明二度融合在一款腕錶中,從錶殼到機芯迸發出嶄新的前衛風格,外觀已與既有錶款截然不同,傑出的視覺設計與技術為傳統製錶工藝注入了新世代的靈魂。此次要介紹的是BLANCPAIN寶鉑2015年最新發表的L-evolution卡羅素陀飛輪。
最早的卡羅素與陀飛輪雖然不是寶鉑的發明,但是寶鉑在這兩個裝置的發展史上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1989年寶鉑發表了創新的超薄偏心式陀飛輪,2008年則以擺輪、框架同軸結構以及一分鐘轉一圈的速率革新了卡羅素的設計。更在2013年推出士Le Brassus系列的卡羅素陀飛輪腕錶、卡羅素三問腕錶。如果沒有寶鉑,卡羅素大概早就被遺忘了。
2015年發表的這款L-evolution卡羅素陀飛輪腕錶雖然是以先前Le Brassus系列所使用的2322機芯為基礎修改而成,但整個視覺風格完全不同,展現了全新的生命。
Le Brassus系列的卡羅素陀飛輪腕錶採用羅馬數字時標、柳葉形時分指針、機刻雕花面盤,及3時位置的指針式日期,陀飛輪和卡羅素分別位於正12點和正6點位置,基本上是偏向古典的平衡布局。而L-evolution系列的卡羅素陀飛輪腕錶則打破這種古典、平衡的布局,寶鉑改將機芯逆時針旋轉30度擺放,錶冠從4時位置移到了3時位置,陀飛輪和卡羅素也就變成11時和5時位置的斜向排列,這種刻意的“偏斜”也出現在錶殼和數字時標上,整體營造出一種動態感,似乎隱喻著卡羅素與陀飛輪不停旋轉的狀態。
L-evolution系列卡羅素陀飛輪腕錶的面盤是開放式的,直接以機芯示人。內載的2322V2手動上鍊機芯雖然保留原有基礎機芯的輪系排列,但基板、橋板都經過重新設計,以筆直的線條勾勒出鏤空處與橋板的輪廓;不只形狀不同,表面還經NAC電鍍工藝處理,搭配上新設計的六角螺絲,極具現代感。
卡羅素與陀飛輪框架也重新設計,過去寶鉑偏心式飛行陀飛輪的框架有如飛鳥外形,而這款新式框架則像是伸長機翼的客機;飛行卡羅素的框架也與原先的圓弧造型有了很大的區別。丹麥籍製錶師Bahne Bönniksen在1892發明的卡羅素與寶璣大師在1801年發明的陀飛輪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為了消除地心引力對於精準走時的不良影響; 這兩個裝置與寶鉑之間的有趣故事,促成了現代卡羅素的復興。 傳統陀飛輪的擺輪與框架是同軸的,而傳統卡羅素的擺輪與框架的軸心是分開的,也就是所謂的偏心式設計。卡羅素原來是為了降低製作陀飛輪的高成本而誕生,但後來因其設計更複雜,反而逐漸被人們遺忘,很多人並不了解卡羅素與陀飛輪結構上的區別。1989年,寶鉑為了做出超薄陀飛輪而發表偏心式飛行陀輪時,就曾被質疑這不是陀飛輪,而是卡羅素。這對製錶師來說或許不是問題,但對鐘錶愛好者來說卻很難分清楚。在偏心式陀飛輪問世將近20年後,寶鉑改良了卡羅素結構發表了一分鐘卡羅素腕錶,不但創造了話題,也清楚的界定出卡羅素與陀飛輪的區別,讓一般鐘錶愛好者也能了解其中差異。 簡化來說,陀飛輪的第四輪(秒輪)是固定的,而且從發條盒到擺輪之間只有一組輪系;而卡羅素的秒輪是可以旋轉的,它除了正常的走時輪系之外,還延伸出一組推動框架的輪系。這兩點是兩者之間的主要差異。寶鉑的卡羅素有幾項創舉:一分鐘轉一圈、擺輪與框架同軸、首次縮小到能裝在腕錶機芯裡面。傳統卡羅素都是偏心式的,轉速都要在幾十分鐘之譜,寶鉑刻意將卡羅素做成傳統陀飛輪的同軸式,是要告訴大家,該從結構上來判斷卡羅素與陀飛輪,而不是只看外表。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個穩重的歷史老牌還是相當頑皮的! 2322V2手動上鍊機芯擁有兩個發條盒,分別用來為卡羅素與陀飛輪提供動力,特別的是這兩個發條盒相隔甚遠,寶鉑設計出與眾不同的方式為之上鍊。透明底蓋下可以看到機芯的邊緣有一個環形的內齒輪(輪齒向內而非外的齒輪),它與一個從錶冠連結過來的齒輪接受手動能量,再經由兩組不同的上鍊輪系分別為陀飛輪與卡羅素發條盒上鍊。在靠近卡羅素的橋板上,有一個劍形指針,用來指示長達七日的動力儲存能量。這枚機芯的機板、橋板並非隨意設計,除了美觀之外,也盡可能地呈現上鍊輪系、走時輪系、動力儲存輪系的走向,從這裡就能實際觀察到卡羅素與陀飛輪在輪系安排上面的差別,這款腕錶不只是件傑作,也可以說是很好的教材。對於喜歡研究機芯結構的錶迷來說,能欣賞到越多的機械結構,也使樂趣倍增。
技術資料:
直徑47.4 mm鉑金錶殼/時間指示、陀飛輪、卡羅素/2322V2手動上鍊機芯,儲能168小時/藍寶石水晶鏡面、透明底蓋/防水30米/限量50只/參考價NTD 11,875,000(實際價格以官方公告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