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紀錄超薄 寶璣自動上鍊陀飛輪5377

Jul 2, 2015

BREGUET Classique Tourbillon Extra-Thin Automatic 5377

2013年BREGUET寶璣發表目前全球最薄的自動上鍊陀飛輪錶,機芯厚度僅有3mm,全錶厚度為7mm,所有以超薄錶款著稱的錶廠登時瞠乎其後。製作超薄機芯端賴超強研發能力,寶璣身為SWATCH集團皇冠之珠,手擁龐大研發資源,果然不負眾望,跨入超薄領域就一鳴驚人。除了採用罕見的環形自動盤外,它也在重要零件上運用了矽科技。

2013年寶璣發表超薄自動上鍊陀飛輪5377,全錶厚度為7mm,機芯厚度僅3mm,一舉刷新世界紀錄,震驚當年錶壇;直到兩年後這款錶市售版本才正式量產,顯示它的產線耗時兩年才完全齊備,觀諸這款錶所採取的高科技零件,生產線佈建不易,完全可以理解。

Classique Tourbillon Extra-Thin Automatic 5377

5377所使用的機芯編號為581DR,由寶璣自行開發,除了將原本的陀飛輪加上環形自動盤外,也換上矽質游絲及擒縱輪,前者能夠擁有最佳的均質性,確保大量生產時游絲都有一樣的性能,長遠來看矽游絲更有降低平均生產成本的優勢,是極佳的零件,然而它的先期投資額度遠非尋常錶廠能夠負擔,因此目前幾乎所有錶廠的矽游絲都是與半導體業者(或研發機構)合作開發生產。

這款錶上所用的矽游絲有一項特點,游絲頭的部份似可微調長度,雖然它已經搭配鈦合金可調慣量精密擺輪,但就游絲頭的設計來看,日後仍能用於不同尺寸或重量的擺輪上,也可以輕易用於不同振頻設計的振盪結構裡,看來適用性非常廣。鈦質擺輪搭配金質精密正時螺絲,調校難度大為降低。

厚度僅7mm的自動上鍊陀飛輪錶,側面仍可看到經典的錢幣紋,焊接錶耳,其實它的體型不小,直徑達到42mm,正面看去極具存在感。

矽質擒縱輪也漸普及,它免除了鋼質擒縱輪加工不易、精確性也相對低的問題,同時潤滑問題也大減,這一點在錶界尚無定論,主要是實際運用時間仍不長,難以累積足夠資料證實是否完全不必潤滑,事實上,兩虎相爭必有一傷,擒縱器上的擒石與縱石由人工紅寶石製造,與矽可稱為系出同源,不論孰軟孰硬,甚至硬度相同,也必定有一方在長久使用之後出現磨損才合理,但矽質零件輕量、不易磨損、防磁的特性已經確立,即使長遠來說可能磨損,也會比傳統鋼質輪更優越。

為了加強防磁性能,它的擒縱器雖沒使用矽質零件,卻也採取了特殊合金鋼,擁有不導磁的特性,從游絲、擺輪、擒縱器、五番車都是不導磁材質,確保整個正時系統不會受到外來磁場影響,對複雜而磁性遍佈的現代環境來說極為適用。除了抗磁,陀飛輪的擺輪及籠架也採用鈦材質打造。

雖是多板式結構,但581DR機芯橋板間幾乎沒有縫隙,陀飛輪處導軌固定方式與眾不同;環形自動盤則是讓這枚機芯跟大多數手上鍊機芯厚度接近的大功臣。

專利的擺輪在業界毫不稀奇,幾乎每枚擺輪背後都有專利,但錶廠本身擁有擺輪的專利就極為罕見了,寶璣這枚擺輪正是其中之一,以鈦合金製作擺輪有高強度低質量的優勢,相對來說,在同樣的重量限制下,它可以把尺寸做得更大,以便容納尺寸更大的游絲,如此則不論需要高振頻、或是搭配特殊尺寸的游絲都會更加容易,鈦合金的籠架優點也是如此,而這枚陀飛輪的籠架,重點不只在於材質而已。

這枚籠架的特殊之處,在於它的籠架與四番車的結構合而為一,傳統陀飛輪設計裡四番車會有兩台,一台負責傳輸發條動力,一台則做為五番車的導軌,傳統設計裡都與籠架分開,然而現代設計卻是五花八門,可能結合飛行陀飛輪或是回歸最原始的設計。這款錶把其中一台四番車設計在籠架上,顯然是參考了寶璣在1841年推出的一款陀飛輪,無疑這也是打造出超薄陀飛輪的竅要所在:陀飛輪籠架在這個設計裡只需要一半,厚度自然能夠大大降低,儘管它仍是傳統陀飛輪,在面盤側需要橋板固定,但機芯厚度有效降為3mm,結構特殊的籠架居功厥偉。

鈦合金籠架設計演化自1841年寶璣設計,與四番車架構合而為一,所以能省下可觀的厚度,配合極輕盈的鈦擺輪、矽游絲、矽擒縱輪,共同構築出全球最薄的自動上鍊陀飛輪機芯。

另一項成就超薄體型的奇技則在於它的發條盒,從錶背看,很容易就能發現它屬於懸掛式發條盒,發條盒本身不會被橋板所覆蓋,在現代錶裡相對罕見,通常只有超薄錶會採如此設計,寶璣在懸掛式發條盒上有兩項專利,分別是獨家的發條盒結合方式以及運用造型特殊的發條盒軸。後者能省下大量空間,而實際成效在這款錶上就能看出來,厚度表現極佳之外,它的儲能達到80小時,遠勝於傳統單發條盒的錶款。

面盤上紋飾全靠手工鐫刻,不同區塊有各自的呈現方式,儲能指示區是山形紋(亦稱人字紋),中央是釘紋,最外圈是麥穗紋。加上隱形簽名、轉印時標及寶璣針,無異經典再生。

環形自動盤在錶界來說並不特殊,從幾十年前就一直有品牌投入研發,但到最近幾年才有較具實用性的設計,嚴格來說,在不講究能夠看到機芯全貌的年代裡,環形自動盤沒有太大的優勢,它雖然能降低機芯的厚度,卻也會增加機芯的直徑,如果大錶風潮沒有形成,那麼它也沒有用武之地。但到手錶美學觀丕變之後,品牌不介意機芯直徑增加,卻希望厚度降低,於是環形自動盤研發風潮再起。

寶璣所使用的方式無疑是常見的齒輪帶動式環形自動盤,這種方式最具結構安全性;另有一種則是凸輪式帶動,只要在環形自動盤內環部份打磨出凹凸曲線,帶動槓桿就能形成類似「魔術槓桿」式的自動上鍊結構。環形自動盤的可能缺憾眾所周知,上鍊效率不足是首先必須克服的問題,寶璣以正攻法為之,採用質量最具說服力的鉑金打造自動盤重錘,搭配三枚滾珠軸承,把擺動質量拉到最高,磨擦力降到最低。雖然同樣是環形自動盤,各家的創作理念也多有差異,類似的尺寸效率卻可能差異極大。

技術資料:

型號5377BR/12/9WU/直徑42mm 18K玫瑰金錶殼/時間指示、儲能指示、陀飛輪裝置/581DR自動上鍊機芯,42石,儲能80小時,環形自動盤,矽游絲及擒縱輪,抗磁鋼擒縱器/藍寶石水晶鏡面與底蓋/防水3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