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MES愛馬仕 Arceau Lift Flying Tourbillon 等待主人的飛行馬車

Dec 27, 2014

HERMÈS愛馬仕 Arceau Lift Flying Tourbillon

HERMÈS愛馬仕近年「自製」動作頻仍,從最早與VAUCHER機芯廠合作,進而買下股份;到後來買下面盤、錶殼廠,發展自製機芯,如今更是一舉推出自製飛行陀飛輪錶,挾著品牌優勢與龐大財力,LE MONTRE HERMÈS越來越像是頂級製錶界的重磅炸彈。

2013年10月1日,HERMÈS在巴黎正式發表第一枚完全自製的Arceau Lift飛行陀飛輪腕錶,不但使用品牌首枚自製陀飛輪機芯H1923,連錶殼、錶帶都由自家工廠一手包辦,它是HERMÈS深耕高級製錶界的一大成就,也與傳統製錶名廠並駕齊驅。

Arceau Lift Flying Tourbillon

百年老店源流久

Arceau Lift飛行陀飛輪錶上的HH標誌鮮少出現在其他HERMÈS產品上,它是Rue du Faubourg Saint-Honoré 24號巴黎愛馬仕總店裡升降梯上的鍛鐵圖騰,兩個H分別代表HERMÈS與Hollande,也就是愛馬仕第三代繼承人Emile-Maurice 與其妻Julie的姓氏縮寫。這座升降梯在1923年啟用,也就是這枚自製陀飛輪機芯命名的源由。

HERMÈS是極少數非常重視歷史根源的精品品牌,而且並非現代才是如此,歷史上它的經典產品有太多次複刻的紀錄,像是這枚錶底蓋上的圖騰,雖然不是現行品牌商標,卻是1946年時設計師Hugo Grygkar所設計的「Ex Libris」絲巾上的商標。這系列絲巾銷售之驚人,相信所有HERMÈS愛好者都如數家珍。圖騰中央的花押字體,正是當時HERMÈS當家Emile-Maurice的名字縮寫。

圓鍛鐵相疊的錶身側面:始於1978年的Arceau意象來自馬鐙,除了知名的不對稱錶耳外,錶身如相疊的圓鍛鐵也傳遞出質樸卻深遠的魅力;鮮少有其他錶款有同等況味。

HERMÈS的商標舉世馳名,駿馬拉著皇室馬車,但車上空無一人;這個意象來自十九世紀法國畫家Alfred de Dreux的水彩作品,馬與車代表HERMÈS絕不忘本,空著的馬車則代表著「以客為尊」,再好的產品都要有賞識它的人才能彰顯真正的價值,也就是這種謙卑、積極服務客戶的心態,造就今日HERMÈS的形象。

即使是位於Rue du Faubourg Saint-Honoré的總店店址,也有它傲人的歷史,HERMÈS成立於1837年,但總店始於1880年,中間有43年的落差。原來HERMÈS總店是因為拿破崙三世的「巴黎都更計畫」才搬遷到現址,所以才是從1880年到如今。法國人安土重遷、講究歷史源流的優越感從這裡也可略窺一二。

自製飛行陀飛輪:自製一分鐘飛行陀飛輪技術來自LA JOUX-PERRET,傳統的蓮花擺輪與配合快慢針的游絲有淡淡的傳統風味,HH縮寫陀飛輪籠架更有畫龍點睛之效。

首枚自製陀飛輪

H1923手上鍊陀飛輪機芯是LE MONTRE HERMÈS與機芯廠LA JOUX-PERRET合作的產物,原型是LJP的7910機芯,這枚機芯大量見於許多高階瑞士品牌的作品裡,經常使用水晶機板及橋板;但要成為HERMÈS的自製機芯,它就必須在LE MONTRE HERMÈS的廠房裡組裝生產,因此推測LE MONTRE HERMÈS必然買下了這枚機芯及所有特殊規格零件的專利權,並且在機件上附加了HERMÈS獨家的外觀裝飾。

前面提到的雙HH圖騰不僅用於飛行陀飛輪框架,也用於發條盒蓋板,這種用法著實稀有罕見,因為在錶的正面連續出現兩次,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都可能變成拖累原創性的重覆設計,但HERMÈS巧妙地以尺寸大小、不同的打磨處理、其下不同的構造(發條、大鋼輪及擺輪)以及面盤的不同區塊的立體層次為分野,凝聚出不同氛圍,反而讓它看起來獨樹一幟。

聲名顯赫的Ex Libris圖騰:結合了皇家馬車、對稱的兩個水星符號(Hermès法文原義就是水星)的Ex Libris圖騰再度出現,只是原本安排品牌或姓名縮寫的天窗變成了透明的視窗,可以看見陀飛輪機板。

它可以算是開面設計,露出的機板及橋板權充面盤之用,但在最外側有金屬刻度圈;機板上鐫有HERMÈS非常經典的Chevron人字紋,橋板上是斜向的寬幅日內瓦波紋,發條盒蓋板上的HH是放射紋拉絲打磨,陀飛輪籠架則是鏡面拋光。正面看來對稱工整,中央橫向的橋板其實與發條盒蓋板連在一起,只是打磨方式不同,橋板下方有兩塊看似裝飾用的對稱飾板,但它們都有實際功能,八點鐘方向是三番車的橋板,四點鐘方向則是撥針輪系的蓋板。

負責帶動發條盒的大鋼輪(大卷車)就是一例,為了配合它的開面設計,以及陀飛輪錶經常將走時輪系與撥針輪系,都製作在面盤側的習慣,它的大鋼輪採鏤空設計,所有的邊緣都能明顯地看出人工打磨倒角的痕跡;另兩枚零件也以人工打磨倒角才是真正稀有罕見:二番車及三番車也明顯是人工打磨倒角,這真的極少在腕錶上見到,只有絕對強調傳統製錶技藝及理念的品牌,會選擇這樣處理。

HH發條盒橋板側重傳統形象:源自HERMÈS二十世紀之交的家徽,再出現於作品上,其上是放射狀拉絲打磨,中央寶石軸承邊則施以鏡面拋光,這項傳統上用以避免積塵的設計,如今已成為工藝象徵。

這枚機芯為18石設計,單一發條盒能提供長達90小時的儲能,一分鐘飛行陀飛輪採用附螺絲的蓮花擺輪,搭配傳統式附快慢針的游絲,還特地裝上了陀飛輪錶上罕見的避震器。其實這枚機芯的撥針輪系非常有特色,在機板兩側都有高度的觀賞價值及實用性,堪稱是現代機芯裡秀外慧中的佳作,但HERMÈS並沒有把撥針輪系及相關蓋板露出來,至為可惜。

精品外貌質感佳

直徑43mm、由18K玫瑰金打造的錶殼極有份量,僅錶殼就重達85克;Arceau特色在這枚錶殼上極為明顯,上長下短的不對稱馬鐙錶耳,彷彿是圓潤鍛鐵條相疊的側面曲線,每一點都散發出精品的設計感,略圓潤的錶冠與最早期的Arceau不盡相同,但讓線條看來更現代化。

玫瑰金底蓋上鐫刻了1946年的Ex-Libris圖騰,原本用來刻寫家徽、姓名縮寫的天窗(古代用來刻姓名縮寫處就稱為「天窗」)部份如今真的成為天窗,正對著飛行陀飛輪的機板部份,機板只鏤刻成玫瑰花窗的造型,沒有再把現代HERMÈS的H字樣嵌進去倒是出入意表,或許怕整款錶上出現太多H吧?

這款自製飛行陀飛輪錶限量生產176只,光是這個數字也能看到HERMÈS自傲於傳統的偏執,它的品牌創於1837年,這款錶發表於2013年,176只代表的正是它的年齒,也因為生產數量少,只有HERMÈS專賣店能見到它的身影。

技術資料:
直徑43mm 18K玫瑰金錶殼/時間指示/H1923手上鍊機芯,18石,儲能90小時,飛行陀飛輪擒縱結構/藍寶石水晶鏡面/實心底蓋刻有Ex Libris圖騰,天窗處可透視陀飛輪/參考價NTD 5,425,300(實際價格以官方公告為準)


文/林慶煇
攝影/劉信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