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IER Rotonde de Cartier Astrotourbillon 繁星掛天尋復始

Aug 29, 2014

CARTIER Rotonde de Cartier Astrotourbillon

天體陀飛輪是CARTIER獨有設計,運轉的擺輪每六十秒繞行面盤一週。這是它傾全力跨入頂級製錶業界後力作之一,想法奇幻巧妙之至,實際運作時亦令人驚嘆。但它的精髓非常純粹──這是一組直徑達到38mm的陀飛輪結構。

Rotonde de Cartier Astrotourbillon

Rotonde de Cartier Astrotourbillon這個錶名像是生物用的學名,前面半截Rotonde de Cartier是它的外形,後面的Astrotourbillon則是它的結構,它的擺輪每六十秒轉動一圈、會在面盤上方繞行,看起來與其他品牌曾推出過可繞面盤公轉的陀飛輪非常相似。卡地亞的設計就是一組超大型的陀飛輪結構,也就是說,這枚直徑達到38mm的Cal.9451MC機芯,有著一組直徑同樣是38mm的陀飛輪擒縱結構。

陀飛輪就是秒針:另一項技術上的難度,在於整組陀飛輪就是秒針,運動距離比大多數的陀飛輪長多了,但因為四番車大,相信這是一組耐得住磨難的強壯結構。

這款錶由Carole Forestier-Kasapi設計,她也是當初設計相對陀飛輪的操盤手,但兩者在關鍵處大不相同。傳統陀飛輪在三番車之後必須有一台不會轉動、被擒縱結構做為環形軌道的四番車。是否有這台關鍵的四番車,被當作卡羅素與陀飛輪結構的判定標準,卡地亞天體陀飛輪的五番車也同樣繞著一台不會轉動的四番車,而它正是被安排在機芯正中央,尺寸超大的軌道。

鉑金平衡錘:為了抵銷前端陀飛輪框架的重量,因此在另一端配置鉑金平衡錘;分針下方銀色圓柱體就是鉑金平衡錘。

它把陀飛輪放大到極度可觀的尺寸,所面臨的結構平衡問題也相對巨大,因此卡地亞在整枝承載擒縱結構的擺臂(從它的外觀來說,也就是它的「秒針」)軸心對側加上了配重塊──用鉑金打造的平衡錘,再用複式面盤把它蓋起來;平衡錘的力臂短,秒針的力臂長,因此兩者所選用的材料也根據力臂長度取捨,才能達到相同的力短,短邊配重質量的鉑金,長邊則配了極輕的鈦金屬,它提供的數據指稱這支「秒針」重量僅0.39克,的確輕盈無比。

機芯為天體陀飛輪結構,透明底蓋以8顆螺絲鎖定。

這款錶大到驚人,渾圓的Rotonde de Cartier錶款直徑有47mm,它的造型元素都是純粹的幾何形狀,但有著來自珠寶世界的敏感設計語彙,原始基底是1930年代因應經濟衰退及功能取代的軍官式設計,其實是包浩斯學派最早運用的素材之一,但在卡地亞經典的錶冠點化之後,相信沒人能在裡頭找到一絲包浩斯的餘孽,取而代之的是卡地亞向來的尊貴與華麗。

技術資料:
型號:W1556204/直徑47mm 18K白金錶殼/時間指示、天體陀飛輪結構/Cal. 9451 MC手上鍊機芯、23石、雙發條盒、儲能48小時、187枚零件/銀色金屬面盤、羅馬數字時標/藍寶石水晶鏡面與底蓋/鱷魚皮錶帶/防水30米/參考價NTD 3,850,000(此為2013年參考價,實際價格以官方公告為準)

文/林慶煇
攝影/劉信佑
資料提供/CARTIER (02)2713 -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