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T H1

Jun 20, 2014

製錶業首見的新機構

HYT H1是錶史上首款可以佩戴在手腕上的液壓動力顯示時計,與傳統概念裡的水鐘稍有不同,它不是以水為動力取代發條,而是以水為動力推動顯示功能。它沒有顛覆物理定律,打破能量不滅定律,但卻創造了手錶的全新可能,把液壓與微機械結合在一起。

H1

H1概念簡單直接,它的小時顯示是在一根環形細透明管兩端裝上兩個有彈性的貯液囊,一端是螢光色液體,另一端則是黏性透明液體,兩種液體靠一塊特殊材質的隔板隔開;機芯推動的是連通貯液囊的兩只微型泵浦,經過精密計算,每小時會讓螢光液體推進一個刻度,就跟傳統時針位置一樣,因此一眼就能看出當下時間。另一可觀之處在下午六點,螢光液會被倒推回到貯液囊內,就像機械錶的逆跳功能,只是更加複雜。  

兩個蛇腹構造的貯液囊是用高強度、具彈性的專利電子沈積合金製成,裡頭裝有微型活塞。機芯的絕大多數機械式結構位於上半部,用來推動一枚凸輪、再推動活塞,讓貯液槽動作。這些日常生活還算常聽到的名詞,要擠在一枚機芯裡就成了幾乎不可能的任務。
風箱一般的貯液囊是這款錶的心臟,負責推動小時顯示,它連結到環型透明管裡,用螢光色及無色液體代表小時,必須與機械部份合作無間,又不能讓液體滲漏到機械結構裡。

當然還是必須強調,這是一枚手錶,裡頭裝的是手上鍊機芯,儲能時間是65小時,動力還是發條。但整個開發過程中,焦點無疑是液壓系統,除了封閉液壓系統裡的液量總量與壓力、連通管截面積計算必須精確,它還得防漏,即使服役數十年後仍舊防漏;除了正常推動時間之外,調校時間對它也是一大挑戰,錶冠必須介入液體的流動,因此撥針結構也是前所未見。 

其他傳統高級製錶元素當然也不會偏廢,因為獨特機芯結構,所以它的錶殼有明顯的三度空間不對稱設計,藍寶石水晶鏡面必須由5mm厚的粗胚磨製成形,面盤結構層次繁複,九點鐘的小秒針用途傾向於讓人知道它仍在運作,不過放射狀的秒針圈上還是有一條特別塗成紅色,勉強可以視之為秒針。只能靠精密車銑成型的錶殼直徑是48.8mm,厚度是17.9mm,非常巨大,然而材質是鈦合金,因為不會顯得沈重;而鑑賞的這一枚錶殼外層再加了類鑽碳(DLC)鍍膜處理。
歐系圖像化的儲能指示雖然不能精密標示時間長短,但以三條長短不同的紅線代表刻度,非常容易理解,也象徵人因工程上的先進。

它的走時部份更像鐘而不像錶,因為全數必須擠在機芯上半,因此橋板是三層重疊構造,二番車在最外層,發條盒、二番車與三番車是直線排列的第一部份,四番車與其後的擒縱結構自成第二個部份。它與傳統瑞士各製錶重鎮偏好的板路形狀關係不大,幾乎都是以功能需求為單一考量,外觀看來非常單純,但橋板下其實非常複雜。 

推動貯液囊相關的機件尤其複雜緊緻,原廠沒有公佈詳細的構造,但推測應是由一枚大齒輪推動兩支齒棒,一支向前的同時,另一支則同步向後;兩支齒棒再透過光滑的連桿推動(及拉動)活塞,帶動兩個貯液囊裡的液體。裝著液體的連通管材質無法想像,管徑必須非常細而內徑統一,不然液體前進或後退時就不會與刻度相合,透明管不是單純的環形,在兩側連接貯液囊處都有九十度的折角,顯然也是精密計算、不斷試作的結果。
液態小時指示以螢光色及無色液體組成,中間是半月形的隔板,隨著貯液囊裡的活塞動作,螢光色液體每小時向前推前一格,到下午六點還會演出逆跳回本位的乾坤大挪移,微機械裡的工程奇蹟。

這款錶外觀充滿現代感,與高科技的內在表裡如一,看來充滿「機動主義(Kinetic Art)」的風格,似乎是讚頌機械的精密,卻也可能是暗諷製錶業界的保守,有著達達主義以降的特殊情趣。無論如何,純粹以製錶來說,它的每一個構件都是困難的,錶殼不是傳統製作工法,所有構件都靠車削;面盤及機板結構基本上是立體思考,樣式也都不傳統,而且沒有打算覆蓋上古典或是經典外衣。錶殼材質有鈦及玫瑰金可選擇,但配色絕非傳統錶廠的選擇。 

機板跟橋板還是行禮如儀地加上了日內瓦波紋裝飾。不論正面或是背面,這款錶的細節修飾都相當重視,雖然不以傳統高級製錶的訴求為主,但它畢竟是頂級製作,只是因為液壓結構的話題性及革命性格太強,容易讓人忽略其實它有著傳統高級作工。
 
像是貯液囊鍍銠,應該就來自錶界的慣例,相對於製作貯液囊的專利合金材質(原廠沒有透露),銠就算得上相對歷史久遠的裝飾用貴金屬。這枚機芯即使在活塞連桿上,也都採用寶石軸承,這一點倒是非常令人吃驚,以液壓結構來說,原本應該該人期待出現矽膠類的油封才對。
秒針的指示功能有限,更重要的是讓人知道錶是否能在運轉。事實上在太陽的放射紋上,有一條特別漆成紅色,指示也算非常清楚了。

這枚錶已經不是傳統製錶師能夠獨力完成的大型計畫,因為涉及的知識領域遠超過傳統製錶師必須學習的範疇,但它確實符合製錶師的精神,古代的製錶人必須隨時掌握最新科學發展,即使本身不是科學家,也多半與最頂尖的科學家交好,以便獲得最新資訊,而製作HYT的團隊,必須嫻熟於機芯設計及製作,還必須擁有液壓系統相關知識。 

最早有H1構想的人是HYT三位創始人之一的Lucien Vouillamoz,開發過程中由前愛彼錶技術人員Bruno Moutarlier協調兩個團隊合作;製錶由獨立製錶師Jean-François Mojon與其領導的Chronode工作室負責,液壓系統方面則由HYT創始人Patrick Berdoz、Lucien Vouillamoz以及Emmanuel Savioz 共同設立的專利註冊公司Preciflex負責,使用的液壓技術專利屬於醫療技術公司Helbling Technik。事實上這種液壓動力系統已經用於特定醫事技術上。
 
顯示小時的液體必須有均匀質地與顏色,能抵抗震動、外來衝擊、溫度變化,長期使用也不變質。貯液囊所使用的合金由Preciflex開發,它極度柔軟,同時擁有高強度,構想來自於美國太空總署(NASA)使用的感應器,品質更必須符合頂級製錶的高標準。因為開發這枚機芯,HYT已經申請七項技術專利及一項設計專利。
機芯與傳統瑞士各製錶重鎮偏好的板路形狀關係不大,幾乎都是以功能需求為單一考量,外觀看來非常單純,但橋板下其實非常複雜。

HYT這款錶跟傳統手錶認知差距實在太大,原型錶發表時無疑是當時一大焦點,說實話,筆者甚至認為這又是另一次「狼來了」的故事,先前有不少高複雜機械錶在概念推出之後,耗去很多年都沒有錶可以交貨,不料HYT在一年後真的投入量產,甚至連第二款錶H2都已經公開發表,實在令人震驚。 

錶的概念前頭提了不少,在理論上可行的液壓結構,縮小化之後要克服的問題極多,還必須找到人建構一個能推動液壓結構的微型機芯,幸好獨立製錶師Jean-François Mojon願意接受挑戰,完整規劃出整個機械構造。
 
Mojon近年來在瑞士錶壇佳作頻仍,像是HARRY WINSTON的Opus X、MB&F的Legacy Machines 1等,都有很好的評價,他領導的Chronoder 工作室在2012年更是大肆購併專長機芯打磨與錶殼製作的公司,儼然已經成為能提供完整製錶解決方案的整合供應商。
 
回到錶本身,它更令人驚訝的地方除了突破傳統的構思、極佳的執行力之外,還有它的價格,完全客製化的系統,價格雖然是大多數人仍然難以觸及的七位數字,但相較於傳統瑞士複雜功能錶的定價,實在顯得非常守禮自持。 
 
目前還需要觀察的部份無疑是它的耐久性,畢竟裝了液體的透明管子耐不耐震,防漏效果如何都還難以推測,雖然原廠也宣稱已經進行過充份的可靠度測試,但這就像「二百年防洪頻率設計」一樣,任何工程都有風險跟設計極限;液壓結構未來的維修服務如何進也待觀察。無論如何,這是一家新錶廠一鳴驚人之作,也代表手錶走向的新思考。
 

技術資料:

直徑48.8mm DLC鍍黑鈦合金錶殼╱液態逆跳小時指示,分鐘指示、恆動小秒針及65小時儲能指示╱手上鍊機芯,35石╱藍寶石水晶鏡面及底蓋╱防水100米
 
文:林慶煇 
攝影:劉信佑
資料提供:HYT (02) 2726-3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