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同樣的事我做沒紅,別人做就紅了?

May 2, 2017

同樣的機制兩家做來分別有各自的品牌風格,艾美的比較形象化,不過我個人偏好朗格的。

前一陣子有個朋友跟我問到,是說今年朗格新出的月相/日夜重疊顯示有很厲害嗎。我說以機械結構而言其實不算很複雜,也就是把月相和日夜顯示做成同軸的而已,不過看起來的效果很好。言至於此這個話題應該已經差不多了,不過我忍不住又補了一句,說事實上同樣的功能以前也有別人做過,並不是朗格發明的,只是對方品牌比起朗格弱得多,所以當年它出的時候沒什麼人討論。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看到朗格的這款時跟我想到同樣的例子,這裡我說比朗格弱的牌子就是艾美,他們家在2010年的時候就出過一款月相+日夜顯示的Pontos Decentrique Phases de Lune,整個功能的概念跟朗格如出一轍,所差者唯有朗格的日夜是背景的天空會變白變藍,艾美的則是白天會有一顆太陽跑出來——這裡我得說朗格的設計的確比較有美感,像艾美那樣太陽和月亮同時出現在視窗中看起來就是怪怪的。

艾美這是很典型的「同樣的事我做沒紅,別人做就紅了」的案例,老實說這很現實,即便我自己在剛看到朗格這款的時候也只是覺得好眼熟,要過了幾天才終於想到艾美,雖然兩個牌子在市場上的地位有差,但Pontos Decentrique Phases de Lune沒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是事實。 

銅殼錶的歷史要往前推的話甚至可以扯到早期台灣的錶殼代工,不過要論在高階市場的影響力的話,沛納海的382無論如何都還是舉足輕重。

像這種我做沒紅別人紅的例子在錶界還挺多的,最經典的例子應該要算銅殼錶,2011年沛納海的PAM00382在市場上引起了爆炸式的效應,不但錶款本身搶翻天,往後數年還引起了其他品牌的競相模仿,今年甚至可以說是一個高峰。從382以來每次提到這個話題我都忍不住要搬出GERALD GENTA的Gefica Safari Biretro Bronze(那個時候還沒掛寶格麗的牌),這款是2007年推出的,錶殼同樣是銅合金素材,現在回頭去翻當年我寫的介紹文,說是GG在1988年曾經為狩獵者設計過同名錶款,之所以採用銅殼是為了避免金屬反光嚇跑獵物,2007版算是向舊款致敬(老實說這段典故連我自己都忘了)。

 
還記得那一年我在整理錶展報導時對這款印象很深,想不到後續並沒有引起什麼討論,或許也正因為如此等到382一夕爆紅的時候才會讓我不斷地跳出來為GG正名。諷刺的是同樣的情形竟然還一再發生,2011年以後一堆品牌擠著要出銅殼,不過大部分都沒形成什麼話題,偏偏去年帝舵的Black Bay Bronze一出馬上又造成搶購,這不但是夾在2011-16這幾年做銅殼錶的牌子會賭爛,GG更是應該連話都不想說了。
同樣是靠旋轉錶圈來選擇時區,RM的做法跟另外兩家稍有不同,它的城市環不是直接做在錶圈上,而是放在錶鏡底下。

就在這幾年還有一個例子就是IWC的Pilot世界時區(2016年版),去年第一眼看到這款的時候我驚為天人,認為這是時區錶操作方式的一大發明,直到被人家提醒了我才驚覺原來RICHARD MILLE的RM 58-01早在2013年就已經有類似的機制了,再多做了一點功課更是發現IWC的技術根本是從VOGARD這間小廠買來的,儘管到那個時候為止我都還沒寫過任何文章介紹IWC這支(沒出包),不過心裡還是頗為自己的孤陋寡聞感到慚愧。RM那支會看漏純粹是個人因素(不知為何我常常會看漏他家的東西),不過之前沒能引起廣泛討論多少也跟當時它在台灣不算主流品牌有關,而VOGARD這種小廠就更別提了(老實說同樣的機能,由他家做起來的外型實在是乏善可陳)。 

所謂「同樣的事我做沒紅,別人做就紅了」這種效應,綜觀前面舉的幾個例子幾乎可以斷言就是品牌人氣造成的結果,關於這點我也希望能指出一個很獨到的觀點說「不,它會紅而你沒紅是因為......」,但事實就是品牌在這裡的確是主因。那要說這種事不公平嗎?我覺得倒也不必,一個品牌能夠做到這樣動見觀瞻一定也是經過一番努力的——就算你要說人家是靠行銷但它至少也砸了預算啊;同樣是帝舵的銅殼錶,如果它是出在2007年的話我認為絕對無法取得今天的成績,它品牌本身的影響力也是從2010年以來一路努力經營才有今天的聲勢的,所以這裡大家都還是看開一點吧。
 
---------------------------------------------------------------------------
專業鐘錶自由撰稿人:孫德銘
曾任專業鐘錶雜誌編輯,現為自由撰稿人,為海內外多家華文媒體提供高級錶相關報導和文章。長期從事錶界工作,對目前製錶業的趨勢,以及專業鐘錶媒體的發展有獨自的觀察和意見,有志從體制外建立鐘錶評論的新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