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勞力士 芝柏表恆定動力擒縱機芯

Dec 30, 2015

ROLEX恆動擒縱系統Constant Force Escapement。(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nicholasmanousos?fref=nf)

在鐘錶的演變歷史上,為了走時運轉的精確,擒縱系統一直也不斷的改變及創新,姑且不談座鐘或是懷錶上的擒縱設計,我們若從近代的腕錶發展來看,其實是更為要求的,因為腕錶設計發明便是要讓消費者使用更為方便,將它們設置於手腕上,更不時會面臨許多的環境、或使用者本身的考驗,時間走時還要追求準確。這個時候,擒縱的設計可是最為重要。

如同在過去曾經所流行的製錶文化中,陀飛輪結構可說是近二十年來最為瑞士錶廠所重視,從獨立製錶的各式各樣陀飛輪設計,甚至到了多枚陀飛輪擒縱、許多不同擒縱系統同時於機芯內運轉,但從國際上各界的收藏評價來看,他們認為與其設置那麼複雜的系統,不如找出走時準確的因應之道,所以你們可以看到漸漸將擒縱回復於過去的簡單設計,應該說,是將過去的概念融合現今科技潮流下的物質結合,除了穩定外,更可抵抗外力無形的影響。

如這十年來演變進化迅速相當快速的「矽材質」,這類物質過去我們都知道是運用於高科技半導體的基材,因此,它有許多的優點,其中又以堅固及耐磁為最,也是因為如此,瑞士製錶產業雅典表Ulysse Nardin率先使用該材質於自家的腕錶結構內。但是你們知道嗎?同一時期開始,其實很多瑞士錶廠或是改裝廠都也開始進行研究,到目前來看,絕大部份的矽擒縱輪或是相關結構的光學鍍膜,當年都由瑞士邦聯瑞信德微型電子研發中心CSEM所提供,或是這就是所謂專業製造領域的區域,不是一般人都可以自製的。

芝柏表的Constant Escapemen,是品牌多年來精心研發的結晶。

這回從網路上的國外媒體朋友所提供的照片,看到了一張初期於勞力士公司研發部門的試作機芯,仔細的觀看這枚當年由ROLEX勞力士公司內部所開發的試作機芯,這是一枚恆定動力擒縱系統「Constant force escapement」的試作品。確實,就目前來看,這是枚過去所沒有見過的設計,只是大家都知道勞力士公司向來是保守且傳統的,不管是產品策略或是行銷策略,很多人問過我這個問題,但就我了解來看,因為勞力士公司的保守策略,是基於穩定(不管在任何方面),當許多品牌機芯零配件內開始使用科技材質於,他們還是老神在在地觀望市場,只是當它們確定要走這條路線時,便會全面性的來改變,如這幾年所見的勞力士腕錶材質運用,可說是在2005年以前沒有人能夠想像的,直到今年(2015)又推出新機芯Cal.3255後,我們才真正對勞力士的世界策略改觀。

這個系統最初來自勞力士公司的研發部門,但勞力士公司卻沒有使用它,後來可能研發的製錶師離開後,到了2008年則是芝柏表GIRARD-PERREGAUX的技術總監Nicholas Dehon,宣稱靈感來自於手上把玩反覆上下凹折名片,所得到的創作靈感,為此芝柏表的錶廠對外宣稱將會發明全新的一組擒縱系統。果真在幾年後的2013年,芝柏表宣佈他們真的完成測試全新概念結構的擒縱系統,稱為「Constant force escapement」恆動擒縱系統。

芝柏表的恆定動力擒縱腕錶Constant Escapement。

這組擒縱已經突破了游絲與擺輪,藉由傳統的馬仔觸碰週期性在擺輪內週期性的概念,從一組線式的游絲控制器中,將那有如擺輪的雙擒縱輪桿整合一起,藉由超細小的一根游絲從中水平連結了起來,可以從分享影片看到,線式游絲上下「慣性」的擺動,就猶如當時製錶師把玩名片一般的物理原理,整個系統看來,這樣的運轉模式和傳統是類似的,但是二組擒縱輪與紅寶石軸承的接觸面更小,當然更減少不必要的耗損,進而平衡二邊的力量達成更加精確的運轉。

其實這枚試作機芯,應該是製錶師早年在勞力士的開發部門所提出的概念,但實際上勞力士對於過於實驗性的結構是不感興趣的,勞力士對於腕錶產品的自信是來自於傳統及保守,後來開發的製錶師離開勞力士後,在芝柏表提出這套新概念,獲得當時開發部門的主管Stephan Oes的支持,進而推出概念腕錶。不過這幾年勞力士也開始改變了,從新機芯上便可以看出新世代模組的概念,已經逐漸改變,不若過往對於產品及結構材質的堅持,看來市場除了行銷年輕化外,材質也必須隨著新型態消費者來走。

芝柏表的恆定動力擒縱腕錶Constant Escapement錶背。

這些系統內的材質,是以科技的光學鍍膜並配合矽質(應該是由Sigatec提供),達成更輕量及光滑的表面,我樂見鐘錶的創新發現,這可以讓手錶走的更好;不過一只好的全新概念手錶,是必須要能夠承受時間的考驗,當然我們應該要正面看待,傳統與全新的擒縱系統是否可能為之替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