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可疑的複雜功能──跳秒

Nov 2, 2015

CHÉZARD 116機芯,在1950年代挑動「跳秒」旋風的錶廠,但顯然後來的石英錶都採用停秒的運行方式,讓這個看起來與眾不用的秒針變得不那麼受大眾喜愛。 圖片出處: Bidle, on Flickr
在機械錶的世界裡,很多複雜功能最早可能因為需求而誕生,但之後大行其道究竟為了什麼就很難說,說不定它就像蘋果手機一樣「供給自創需求」,就因為廠商給了人們選擇,因此出現在手機上的功能越來越是厲害。這在手錶市場上格外有同質性,廠商在生產機芯時的確有許多功能是經過選擇而存在的,妙的是這些功能或是零組件當初存在的理由簡直難以想像,如果注意到今年(2015)積家新錶的人,必然難以忘記「跳秒」錶那全然不同的活動方式,更妙的是,石英錶上的跳秒針跳了幾十年,會特別去注意它的人不多吧? 
 
然而跳秒錶其實在1950年代開始就已經出現在手錶之中,甚至連作風向來保守的勞力士,都曾經在1955年推出過一款跳秒錶「Tru-Beat」,Ref.6556,使用的機芯為1040,如果勞力士都會推出跳秒錶,就代表連這個向來是保守勢力大本營的牌子都覺得推出一款會這麼移動秒針的錶沒有什麼問題,而且,按照它推錶的習慣,那代表不僅是技術、材質或是日後的售後服務都應該不會出現大問題了才是,但這款錶不算長命,出現在市場上的量也很有限。
 
勞力士推出跳秒錶的年代,事實上正是市場上(相對)大量出現跳秒錶的時代,那時一個名叫CHÉZARD的錶廠推出了不少款跳秒機芯,幾乎所有市面上的跳秒錶都靠這個錶廠的機芯才得到生命。有趣的一點是,這項許多人稱之為簡單複雜功能的「功能」本身幾乎完全沒有存在的價值,它並不更改錶上任何一項功能,但機件必須更加複雜(當然也更容易壞),而所呈現出來的時間計算功能,與沒有跳秒裝置的錶一模一樣。當然,後來出現的石英浪潮,可能也讓這個牌子的機芯更得不到疼愛的眼神。
 
積家在2015年W&W展中推出了跳秒錶款,代表再度有大廠注意到這一塊,想不到前一波風潮已經是五十年前的事了。

但有興趣製造跳秒錶的廠商顯然不會只有幾家,跳秒動作看起來,就會讓人有「比較精準」的錯覺。事實上,在積家前六年,CHRONOSWISS瑞寶也發表過一枚自製機芯,就是跳秒的設定,這幾年間,ARNOLD & SON、GRONEFELD、DE BETHUME等廠也都推出過跳秒錶,2015年JAQUET DROZ與ANGELUS也各推了一款。這些廠商對跳秒錶的情結究竟所為何來?難道大家都沒聽到專家指稱這種複雜功能的存在近乎無用嗎?
 
有趣的是,手錶上光是秒針怎麼走,就經常會引來異樣的眼光,不說其餘,光是秒針是全尺寸的大秒針,還是小尺寸的小秒針,對手錶來說就絕對是不同的東西了,更不要提到一般的秒針都是以六分之一秒或是八分之一秒為單位前進的;跳秒錶最常見的作法是依照振頻在秒針上加裝一個每前進若干下(現代多為六或八下),就讓秒針向前跳一格的機構。這個結構本身複雜度不高,但開發的人相當有限,在CHÉZARD之後,大概只有CHRONOSWISS,以及奧地利小品牌HABRING有完整的解決方案,如今積家與JAQUET DROZ加入戰局,象徵終於有大品牌關注到這個市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