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悲歡離合 錶有詭異碎動

Aug 31, 2015

從1993年Ludwig Oechslin為雅典研發出時區快調功能後,越來越多錶廠投入這項非常實用的功能。圖為CARTIER卡地亞去年推出的自製雙時區機芯1904MC FU,同樣擁有時區快調功能。
 
前陣子見了一枚售價不斐的GMT錶,它是可以快速調整第二時區指針的機種,到不同的時區,只要按照兩個時區之間的時差,按下按把,就能夠迅速地把第二地時間調到正確,雖然沒有手機自行抓取網路訊號對時那麼方便,但對以機械為主體的錶來說,這是極可觀的進步:從最早的第二時區時針要用手撥(我知道,絕大多數的人不像我老到能見過這種古董)、到後來的多加了一根可調整的短時針、到GMT能夠快調,到就算沒GMT針,主要時間的短時針也能快調。設計機芯的人,真的瞭解現代人需要什麼樣的錶。
 
那錶的確方便,但它在調整GMT指針的時候,面盤上的動態把我嚇了一大跳。隨著GMT指針跳動,主要的時分針指示也跟著碎動,看得出它原本是不應該有任何動作的──所有GMT錶都該有一樣的設計準則,要調整第二時區指針的時候,主要時區應該完全不受牽連、不動如山才對,但這款錶的反應並非如此,每壓一下按把,就會看到主要時分針抖動一下,很明顯是兩者之間的離合結構斷開不夠徹底。
 
這錶的動作,讓我想到一款朗格的新錶,為了不讓機構間的動作交互影響,它在 簡單的走時輪系裡加了一大群複雜到簡直像脫褲子放屁的結構,把錶弄到複雜之至,這類型的錶之所以複雜,經常是為了奇怪的理由,有時是為了讓動作更完美,有時真的只是疊床架屋;在高複雜錶的世界裡,超重量級的設計通常是為了防止錶因為微不足道的誤操作而停擺,簡而言之,那叫做機械式的防呆機構,有趣的一點是,不論在電子產品還是機械產品上,機械式的防呆都是成本最高、回報最低的設計,在高級錶裡它勉強還有一點行銷上的價值,所以不算把大成本扔進水裡。
 
朗格最新的十進位三問錶為了怕推動數位顯示的碟盤時回饋力道竄進走時輪系,特別開發了一組氣動式阻尼夾在走時輪系間,確保跳時瞬間,走時依舊精準。
 
朗格的錶之所以複雜,是為了怕機芯推動顯示結構的回饋力道讓擺輪停車甚至撞車,所以加上了一組空氣阻尼,讓推動顯示盤簧片的回饋力道打在空氣上,它的思慮是周全的,也許它拿了大砲打小鳥,但對可能買那只錶的人來說,這種過度設計是讓人安心的(當然,也可能因為它過度複雜,衍生出其他讓人害怕的後果,俗話說,多個香爐多個鬼,在機械結構上通常是有道理的)。但對朗格這種定位的品牌來說,沒有問題,會買單的人永遠會買單。
 
回到嚇到我的GMT錶,或許它的設計沒有問題,運作也一切正常;但以它的身價,按下GMT按把時,指針抖到像七月見到鬼一樣,實在可以稱做失敗的設計了──它或許照顧到了機械正常的運作,但沒有照顧到錶是讓人欣賞用的。換言之,它忽略了高級錶很重要的一項核心價值:高級錶不是拿來看時間的,它除了讓外行的人知道身價不凡,還得要讓內行人覺得錢花得值得。以往有不少高級錶,論起表面功夫天下一流,舉凡零件造型、打磨、所有高級錶會注重的一切,它都做得很好,唯一的問題是不能被蚊子踢到;也許它過度嬌貴,所以稍稍的誤操作都可能導致運作不良,我完全可以理解這個難處,就像一台飛機要飛上天,絕對也不像用手把紙飛機扔出去一樣,它要有複雜精密的操作程序,這非常合理。
 
但一只高檔機械正常運行就會出現異常碎動,實在讓人稍稍害怕。人有悲歡離合,錶裡的離合結構,有時也得注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