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後Apple Watch真的就只能收抽屜了嗎?實測篇.上

Aug 17, 2015

Apple Watch的造型並不複雜,要達到優秀的加工水準其實相對比較容易,不過這個前提仍然無損於它作工很好的事實。
就像之前我自己坦承過的,我覺得我寫的關於smart watch的文章已經有點太多了,然而這次這篇又覺得似乎不得不寫,總之希望它會是最後一篇了。自從Apple Watch發表以來我就決定要買一支來收著,一方面是基於一種收集文獻的心理,一方面我也親身試試這個搞得滿城風雨欲來的產品到底有幾兩重,結果等到台灣上市了以以後,實際算算我想要搭配的錶殼和錶帶加起來竟然要三萬多,這個價錢讓原本已經為此擱置其他預算的我忽然猶豫了起來。三萬塊並不是什麼大錢,不過考量到這東西買回來我可能只會用頭一個月(或更短),兩萬塊已經是我願意付出的代價的上限了,三萬與其說是肉痛不如說是有違我的原則。運氣好的是有個早早買來嘗鮮的朋友戴了一陣子以後已經不太常用了,知道我決定不買了以後就好心借我玩上一個月;原本我是打算戴滿一個月以後再來寫這篇測試報告的,但事實是我戴不到一個星期就差不多得到結論了,所以這次就趁著記憶猶新來做個紀錄。 
 
先談談作工。也許有人注意到,Apple Watch鋁殼膠帶的入門款只要一萬多,如果我只是要收集文獻的話幹嘛要配到三萬多的,但問題是我對蘋果錶感興趣的很大一部分是它不銹鋼殼的加工還有它鍊帶的設計,如果買鋁殼膠帶的話就失去了我收它的(大部分)意義了。朋友借我的版本是鋼殼配米蘭帶,雖然錶帶未能盡如我意,不過基本上還是看到了我想看的東西。老實說,Apple Watch鋼殼的金工相當好,成型精確,素材呈現出來的光澤也很紮實,同價位的瑞士錶幾乎沒有它的對手,至少可以向上挑戰到十萬等級的品牌。據我所知這款的鋼殼是先鍛造了以後再用CNC削掉一層來定型,先行鍛造可以讓素材更緊實,好處是強度更高,拋出來的光澤也更漂亮,末了再用CNC收尾則是能切削出更精細的造型,這是光靠鍛造很難企及的。目前高級錶錶殼的製程據我所知多半是單用鍛造或是CNC其中一種,單一錶殼中兩者並用的,現在一下子我只想得到百達翡麗和GS,而且還只有少數款式,由此可見Apple這次開出來的規格真的很高了。
 
至於那我沒能玩到的鍊帶,之所以我會對它感興趣是因為聽說它的鍊節可以徒手一節一節拆下來調長短,具體結構應該是每個鍊節的內側都有一個隱形按鍵,押住它就可直接分拆兩節,完全不需要任何工具。其實拆鍊節並不是一個常常會碰到的狀況(相形之下換錶帶可能還更常發生),快拆的設計未必那麼有必要性,不過一方面考量到Apple的零售未必能提供像一般錶店一樣的拆裝服務,這裏做成DIY的對他們來說是有其意義,另一方面我認為高級錶品牌未嘗不能借鏡這點,儘管大部分的人不會三不五時要改鍊帶長度,不過一旦要改的時候可以少跑一趟錶店仍然是一個方便。 
 
附帶一提,Apple Watch在很多拆裝的機構上用上了磁鐵,像是它米蘭帶的帶頭就是直接靠磁鐵吸在帶身上的,充電接頭也是直接吸住底蓋,這對高級錶來說是一個還滿新鮮的機制,畢竟機械錶總是想儘可能遠離磁力源的,而且磁鐵感覺上也沒什麼高級感。用磁鐵來固定錶帶感覺上好像不太可靠,不過就我實際配戴的經驗,日常生活的動作應該是安全無虞,激烈運動的話我就不知道了,不過我想廠方應該是有做過相關測試確定沒有問題了以後才敢採用這樣的設計的,只是就美感來看我是不太喜歡這種固定方式「看起來的樣子」,而話說到這裡就進入了一直以來我們對Apple Watch最大的質疑:它符合傳統鐘錶的美學嗎?(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