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錶人物誌│林志隆 面向世界的台灣製錶業
Jul 21, 2015
生於民國23年的林志隆60幾年的鐘錶生涯中,經歷了鐘錶通路、製造、代工產業,從他身上不僅能了解台灣鐘錶業的發展史,其經商之道對於現在的企業也很有啟發。
林志隆在這一行最早做的不是製造,而是通路這一端的生意,民國四十幾年的時候,台灣的鐘錶市場水貨還相當強勢,主要是跑船的單幫客從香港帶貨回來,再透過批發商轉銷到錶店。當時剛從軍中退伍的林志隆做的就是批發水貨的工作,一做就是七、八年;儘管當時水貨比貿易商來得強,不過這門生意做起來並不輕鬆,一方面競爭激烈,經常需要面對同行的惡性削價競爭,另一方面價格的波動也大,還要擔心上游的單幫客沒貨、或是下游的店家沒錢,總之是個變數相當多的行當,因此在三十歲前後,林志隆毅然決定離開故鄉,北上另起爐灶。
到了台北的林志隆進了鐘錶貿易商當業務,說來跟之前的工作也有其同質性,不過正好位在同一個業界的兩端,當時公司裡有五、六個業務,林志隆負責的是北區,在他五六年的職涯裡跑遍了北台灣的錶店,跟他在水貨批發時期相比,又是另一種風景。
民國六十年前後,林志隆正式轉往鐘錶製造,當時台灣鐘錶加工的景氣好、利潤高,不少人都是在這個時期入行的。林志隆一開始做的是錶帶的加工,由香港的友人負責採購完成到1/3的半成品,再由他的廠房來完成後端的打磨收尾,然後出貨給錶店。如前所述,當時台灣這方面的市場相當熱絡,而林志隆的產品憑著它的高品質,得以從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甚至以高價出售。更進步的是,當時他的產品就已經打有商標,等於在那個時期就已經具備了品牌觀念,凡此都讓他跟同業畫出一線之隔。且高品質不但為他拿下了錶店的生意,甚至還吸引到了製作成錶的廠商,當時林志隆除了製作成品錶帶給店家之外,還為錶廠代工錶帶,產品遍及海內外。
不過當年台灣製錶業的競爭不只來自國內,臨近的香港在這個市場的各方面都發展得比我們更加成熟,威脅自然也更強大。在這樣的競爭下,林志隆於1990年代初期轉往中國大陸發展。這個階段林志隆不再只侷限於錶帶加工,他的業務範圍開始擴充到生產錶殼及組裝成錶,朝向複合性的方向發展。他們透過貿易商接單,再由林志隆的工廠生產組裝完成。這一塊的市場之大是我們一般很難想像的,林志隆並不諱言他們家也代工一些大品牌的產品,不過在這裡林志隆還是有他的原則,那就是不接仿錶的單,也許是因為在這行打滾得久,深知一定要維持整個市場的健全,才是經營這門產業的長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