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人淬鍊 | 陳俊任口袋裡的人生鏡

Mar 19, 2014

現任台灣鐘錶及珠寶技術協會講師/前台灣區勞力士技術部主任。攝於COZZI HOTEL和逸飯店民生館

陳俊任入行淵源跟採訪過的幾位師傅不太一樣,另外幾位會走上這行,有的是因為父兄就在經營錶店,有的則是需要一技之長謀生,然而陳俊任開始學修錶卻是單純始於興趣。陳俊任從小家境小康,家裡有田,又經營了幾門生意,生活上並沒有甚麼需要煩惱的,會對鐘錶感興趣是因為十幾歲的時候有次弄壞了兄長的手錶,為了不被發現偷偷帶著錶去找師傅修理,想不到在一旁看著看著卻看出趣味來了,從此展開了他的鐘錶人生。

1967年在民生東路吉林路口開錶店自己當老闆,那一年他才十七歲

不像一般入門多半會從拜師當學徒做起,一開始陳俊任是看報紙找到了一間一對一授課錶店,這課程不用拜師,卻是要繳學費的。那個時候當學徒往往要順便包辦打理師父家中大小事,而且三年四個月的修業結束後也未必學得到一技之長,這或許也是陳俊任一開始不願意拜師的理由之一,不幸的是這課程結果也沒讓他學到什麼,所以最後他還是乖乖地另外找了間錶店拜師。

 
陳俊任找到位於木柵的錶店,老闆人相當不錯,重點是他修錶頗有天分,一年後就以半師的身分接單修理錶款了。1967年有另一家錶店師傅來找他合夥,於是兩個人就在民生東路吉林路口開起了錶店自己當老闆,那一年他才十七歲。錶店經營了一陣子,因為合夥人家庭需求,陳俊任將店面讓給對方,自己跑到基隆另一間錶店當師傅,但後來又因為修錶工作久坐成病而辭去了這份工作,來到三重一間腕錶組裝廠。這一路以來陳俊任工作換得頻繁,到此為止他甚至還沒當兵,不過在這過程當中,每換一個職場他的待遇都比之前的更好,經驗的累積更是不在話下。
1972年退伍後進了勞力士,一待就待到2000年退休

相對於當兵前豐富的履歷,1972年退伍後他就進了勞力士,接下來一待就待到2000年退休。陳俊任可以說是勞力士招收的末代鐘錶師傅,之後勞力士維修人員只收高中職畢業的素人。一般我們總以為熟手職人的經驗難能可貴,但勞力士反而認為這會讓他們積習難改,無法吸收純正的品牌邏輯,因此陳俊任之後勞力士維修人員都是進入公司後,才開始進行鐘錶專業教育訓練,而負責這項工作的正是陳俊任。

 
陳俊任在勞力士近三十年間正好見證品牌一路爬上今天唯我獨尊的地位。1970到80年代原本是機械錶被石英錶打得最慘的二十年,但對勞力士來說這卻是發展的好時機,因為瑞士的錶廠倒了一半,想買高檔瑞士錶還非得找他們不可,過去聽業界前輩講古已經聽到不少民國七十幾年勞力士的傳奇故事,這趟下來又多聽了許多。勞力士當時得享大名至今,陳俊任這一輩的內部人員功不可沒,一方面大家一致贊不絕口的後勤維修,許多體制就是在他手中訂定的,而即便是品牌形象的建立這類看似很行銷的工程背後也得靠他們支撐,像是今天我們出入桃園機場第二航廈,航廈内所有公共場合的時鐘都是勞力士提供的,當時這套系統的建置便是由陳俊任在1997年一手負責的。
退休後的陳俊任擔任工會的工作,同時也極力推廣鐘錶教育

退休後的陳俊任擔任工會的工作、跟另外幾位老師一起推廣鐘錶教育,說是退休但一樣在為錶界出力。採訪空檔他翻起了桌上的雜誌,字小看不清楚的時候他戴起的不是眼鏡,而竟是平常師傅修錶時夾在眼窩的放大鏡。我拿這個問他的時候他淡淡地回答:「習慣了。」我想這些老師們要真的退休是很難了。

註1:專訪拍攝於COZZI HOTEL和逸飯店民生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