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卡地亞廣編有感
Oct 28, 2013
上星期去了一趟東京,不過因為任務不同的關係,這次幾乎沒什麼機會逛到跟錶有關的地方。有上銀座Swatch Group的海耶克大樓轉一圈,外頭的那片植生牆還是一樣沒什麼精神;和光幾乎每天都從他門口經過,但是一次也沒進去(不過這次有聽到樓上鐘塔整點的報時);唯一走到比較有直接關係的行程是三越日本橋舊總店一樓的錶帶專櫃,本來想幫我的一隻有點紀念意義的舊錶配條新錶帶的,結果一看價位,發現它們對那隻錶來說都太高檔了(搞不好錶帶比錶還貴),看看摸摸最後還是作罷。跟錶帶有關的原本還排定了一間專門訂做錶帶的高級工坊Jean Rousseau,也在銀座,可是最後還是沒機會去,不過他們家的官網對它們的訂製服務有挺詳細的介紹,建議可以去逛逛。
倒是在代官山蔦屋書店裡站著看的雜誌上,看到了一篇卡地亞的廣編讓我還滿感慨的。那是一則Tank MC的廣編。這一陣子卡地亞在世界各地都在大灑Tank MC的廣告、廣編,我在台灣也寫了一篇;雖然早就知道台灣雜誌水準跟日本的落差,不過實際看到了還是覺得很挫折:人家做的比我們做的厲害多了。廣編的主視覺是一個對頁的兩張主圖,一邊是卡地亞1930年代的一張廣告稿,上面擺滿了當時卡地亞的各種產品,從腕錶、鋼筆到珠寶等等不一而足;而另一邊則是一張新拍的圖,圖上是卡地亞現行的產品,構圖跟對頁的完全相同,款式也儘量找到了最接近的設計,而上方文案的大意是:卡地亞今天的風格,早在1930年代就已經決定了。 不知道透過文字敘述那個畫面的效果能傳達到多少,不過當場我看到的時候是非常感動的,可能也因為我自己也參與了同樣的案子,同樣的主題看到人家的表現法和我們自己的之間的差異那感受會加倍深刻。
平心而論,以這則廣編而言,我們會輸給人家主要是預算的問題,操作這樣一篇報導從事前的企劃、借產品、發攝影、到候續的美術完稿都會增加成本,以我實際參與的那個案子來說我們根本負擔不起這樣的製作,所以成品輸人一截似乎也只好認了。不過另一方面我覺得我們操作廣編的態度也很值得檢討;這裡的「我們」指的主要是專業鐘錶雜誌和品牌,我提到我參與的那個案子並不是專業鐘錶雜誌,憑良心說雖然製作上有它的局限,不過我覺得整個團隊還滿用心想要做出一個比較不一樣的報導的,不過專業鐘錶雜誌、和品牌把廣編下到專業鐘錶雜誌的時候雙方面的編輯態度都趨於保守,或許報導的篇幅大、內容詳盡、文字專業,不過以一篇廣編的吸引力而言未必比得上人家兩頁的主視覺。
一直以來專業鐘錶雜誌都被視為硬邦邦的小眾媒體,事實上某個程度我也頗以這點為傲,因為我們的文章是記者和編輯高度專業素養的結晶,這在一般時尚或是商業媒體上可看不到,可是硬派的文章不表示一定要用硬派的方法來編輯,當然我也很喜歡一篇3,000字的好文章只配一張插圖的那種版面(前提是文章真的要夠好),不過有的時候在畫面和呈現手法上多花點功夫並無損於報導的專業性,而且說到底那也是我們專業素養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