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的迷失
Jan 29, 2013
品牌的大小與知名度通常會決定它的市場規模與品牌價值,市佔率高的品牌表示它的被接受度較廣,因此只要口袋夠深,選擇名牌會比選擇實用更有未來性,不但能彰顯身份地位,轉手時承接速度快,行情也較好,這也就是為何大家一窩蜂要追求名牌的原因了。不過也並不代表知名度較低的品牌就一定不好,它的行銷預算少,但可能專注在商品的研發及用料,因此消費者可買到物美價廉的產品,也就是得到優質的商品,合理的價位,良好的服務,品質高過價格,售後服務又優於其他品牌,讓消費者有保障。
談到鐘錶的迷失,不得不提及ETA的2892系列機芯,相信所有的鐘錶維修技師都會翹起大姆指說讚,它是一枚歷經超過三十年粹鍊的好機芯,堅固耐用,維修簡便,零件便宜,取得容易,但也只能怪它是通用機種,使用的品牌太多,自然就不值錢。PAUL PICOT曾經推出一款限量一百只的18K金錶,搭載了K金自動盤,並經天文台認證的2892,機芯的拋磨很精緻,真是一只好錶。有一些高級品牌的自製機芯連設計都有問題,當然不很耐操,故障時收費還貴到離譜,非常不合理。自製機芯不等於一定就是好機芯,比如有一個品牌自製的機芯原本的設計並不佳,自動盤中央的滾珠軸承環容易爆裂,當爆開時滾珠還會在機芯內到處流竄,這枚機芯的滾珠軸承還與自動轉盤合為一體,也就是說當故障時必須同時更換兩個部件,依據公司規定零件不得外賣,只有送回總代理,再依老外的標準作業流程先洗油,再做零件更新,大概得花八百美元,筆者收藏了許多自認為好的機種,這個機芯就從來不敢碰。看到一些不錯的品牌配用這枚機芯,真是為它們捏一把冷汗。既然維修機率偏高,表示這枚機芯有問題,應立即改善缺失,推出已經超過十五年,卻一點動作都沒有,實在令人有些不解。
如果一只手錶價位是一萬美元,它的效益是九十分,另有一只價位三千美元,它的效益是八十五分,我們應該如何抉擇?效益指的是品牌價值、功能、製作工序的繁複與細緻度,以及未來轉手時的價格與是否被快速承接等,這與常聽到的性價比或CP值有些相似。價格差三倍,效益卻很接近,不過這要看是以何種角度來衡量,後者是不錯的選擇,若僅知追求一線品牌,則必須付出高額代價。鐘錶價格一向具有只漲不跌的特性,無論對瑞士法郎或歐元的匯率漲或跌,手錶的價格只會調漲,也就是說手錶只會越來越貴,十年前購入的手錶至今有許多的漲幅已達一倍,早買早賺,這是鐘錶投資的法則之一。手錶真的不便宜,如何選擇一只好錶?端賴自己多做功課。建議可將知名的二線品牌列入考慮,OMEGA、 IWC、ZENITH、JLC等的熱門錶款都不錯,三千美金以下如LONGINES、HAMILTON、MIDO、TISSOT、SEIKO等,亦是可以鎖定的品牌。它們都有一個共通特性,知名品牌,價位不高,具有一定的品質,普羅大眾消費得起,在這波金融風暴後成為市場的次主流品牌。目前所謂的超訂價已經快成絕響,手錶還是以實用為主要考量,若要抱持保值、增值的想法,可要以時間換取空間,而且眼光要獨到精準,否則很難在極短時間獲利。長遠來看鐘錶還是大有可為,知名度高,經典錶款,罕有獨特,具有傳統工藝技術的錶款將是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