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窩蜂
Nov 22, 2012
從歐洲、美洲與亞洲,我們可以看到近來所謂「一窩蜂」的新聞,從社會、經濟、體育新聞,值得關心的事情,似乎只剩下了那些特定的人,儘管媒體需要收視率、閱讀群,但其實,世界那麼大,應該還有許多事情值得報導。而在高級鐘錶產業的大事,必須要關心的當然是一年一度的錶展,在錶展報導中,總是不免分析一些趨勢、現象,但這也可說是高級製錶工業一種所謂的「一窩蜂」,如果大家對近年的錶展還有印象,應該會想到2006年一窩蜂的陀飛輪、2007年一窩蜂的咖啡色面盤、2008、09年一窩蜂的複雜功能,甚至是最近的藍色面盤等等,感覺每個品牌似乎有著不言而喻的默契,要推出、就同時間一起推出。
這些一窩蜂的現象,或許是導因於瑞士製錶產業鏈的緊密連結,當一家開發出一種新設計,背後的影武者、也就是外部協力廠,所提供給其他品牌的零件,自然也八九不離十,分散開到廣大的全球市場,或許數量上變得微不足道,但就整體觀察,卻失去了一些高級鐘錶應該具備的獨創性。
這也是為什麼獨立製錶師越來越受到市場重視的原因,尤其金字塔頂端的客群,不能滿足於許多Me Too的產品時,必然會轉而尋求具有功能或設計特色的款式,況且獨立製錶師本來產量就少之又少,相對的,也不容易撞到類似設計的款式。
2012年,不可否認是瀰漫保守氛圍的一年,所謂的趨勢居然是回歸到基本的設計,也就是小三針、大三針等,反而創新的複雜功能變少了,有人會說這多半是因為中國的關係,有趣的是,這倒很難說是種一窩蜂,因為本來所有的品牌都會有基本款,只是近兩年的數量向上攀升,儘管這種趨勢會讓嗜血的媒體有些失望,卻是讓品牌基礎設計回歸自身、趨於穩固的道路。
任何事情,過與不及都不健康,過度重複的資訊如同過度重複的腕錶使人難受,儘管商業的利益在高級製錶工業畢竟仍是優先,但回歸實用技術與設計的責任,相信是一項不變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