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

Nov 12, 2012

PANERAI沛納海P.999自製機芯

2012年BASEL中,在現任寶璣總裁Marc A. Hayek的專訪裡,他說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話:「現在許多瑞士品牌,來到ETA,就像到了超級市場,需要什麼就買什麼。」或許有些人不以為然,因為賣機芯的是ETA、賺錢的也是ETA,憑什麼限制提供數量;也有人說,Swatch Group想要獨佔市場,當然用這種方式來排除異己,又快又有效。

真的是這樣嗎?

任何事情,應該得先搞清楚本質是什麼。以雜誌產業為例,要讓讀者認同,內容包括文字、照片、排版、印刷,必然缺一不可,儘管近年在多種媒體載具的興起,傳統平面強勢不再,但文字與圖片的重要性依然無可取代,因為那才是媒體的根本,這也表示,內容虛無空泛的媒體,就跟沒有技術的腕錶品牌一樣,儘管有著美麗的外表,但總會被人看破手腳。

OMEGA歐米茄自製Cal.8500同軸擒縱Co-Axial機芯

其實瑞士製錶工業的生產網絡,就像代工世界3C產品的台灣同樣綿密,有錶殼、有面盤、有機芯,多種類的代工廠要什麼有什麼,但腕錶最重要的部分必然是機芯,同時也是整只手錶存在的本質,過去ETA的強大,替許多品牌省了不少事,投資少少、不用作研發,省下來的預算全去作行銷,這下ETA心一橫、斷了他們的貨,自然搞得這些依賴ETA吃慣花慣的品牌天怒人怨。

其實製造基礎機械機芯的核心技術已經不是秘密、許多獨立機芯廠也都逐漸興起,品牌要生存,重點是要自己拿錢出來投資,想要更複雜、更驚人的功能,你就要得跟Swatch Group一樣──投入更多的成本,ETA絕不是理所當然的應該提供機芯給這些品牌,甚至是讓這些品牌來跟Swatch Group競爭。

CARTIER卡地亞自製9402MC手上鍊三問陀飛輪機芯

投資研發,應該是所有消費品產業必要的支出,偏偏這也是最花錢、最難有即刻成本效益的區塊,就像蘋果IPHONE的成功,而是認清他們「蘋果使用者」的需求,專注在軟體上的研發、整合,包括使用習慣、設計邏輯,並連貫旗下從電腦、平板到手機的產品線,這便跟其他不具自有系統的手機品牌形成區隔,也是為什麼不是最高硬體規格的IPhone,卻會在市場勝出的原因。

很多人天真的以為,成功的高級品牌都像時尚般華麗、耀眼,東西好看就能生存,但其實能夠帶動高級鐘錶銷售的要素,卻是技術。我常自覺,鐘錶工業其實像是汽車工業,你要不是能有突破速度極限的引擎,就是得擁有大量優秀組裝品質的生產線,這一切並非純粹倚賴代工才能完成。靠人不如靠自己,因為別人不會理所當然的替你做什麼,連日本CITIZEN都來買了瑞士機芯廠La Joux-Perret,之後瑞士的手錶發展,會越來越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