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不敢當

Oct 31, 2012

IWC首席製錶師Kurt Klaus

從進入媒體、接觸高級鐘錶產業以來,我覺得自己很幸運的剛好見證了高級鐘錶從復興到猛暴性成長的交界點,也很幸運的能夠親身採訪許多重要的人物,無論是已經辭世,或現在仍在檯面上活躍所謂「大師級」的人物。

大師們有個共通的特點,就是話說不完。一講起技術、一講起歷史,就像是脫韁野馬拉都拉不住,還得品牌公關人員不斷幫他們踩煞車,以免講太多採訪時間不夠用(有的時候是因為這些多數來自瑞士的大師只說法文,連珠炮似的說下去,翻譯會來不及翻)。他們眼中有一種迫不及待讓大家都知道的光芒,那是一種喜悅、一種感染力,即使,他們已經跟不同國家的媒體講過四、五百次。

每次的採訪都讓人受益良多,好像自己也參與了他們的人生。印象最深刻的是IWC現任首席製錶師Kurt Klaus,他說到,他為IWC研發出第一枚數位顯示萬年曆的時候,已經是BASEL鐘錶展當天清晨五點(早期還沒有S.I.H.H.),偏偏手邊少了顯示年份數字的數字盤零件,所以他必須老遠開車跑去別人工廠敲門,一大早就把人吵醒,買完再開車回去、組裝好,九點立刻送到BASEL展出。這段記憶,時間是1985年。

高級製錶行業是一條漫長的路,唯有對鐘錶的熱情與堅持,才能為了成就而持續下去。

能夠在同一個產業工作四、五十年,甚至樂在其中,除了高級鐘錶產業,放眼其他許多領域,相信這樣的人所在皆有,他們倚靠的是一種熱情,即使「熱情」一詞現在已經被用得浮濫,簡單來說,就是即使面對一連串狗屁倒灶的事情發生,卻因為工作之中的點滴成就而堅持下去。

最近中國市場火紅,在高級鐘錶產業間流行「老師」一詞,對學有專精的人,大家總用「老師」尊稱,不過,一些媒體記者也被冠上「老師」相待,看在我的眼裡,卻頗多感觸,但我想如果是我,恐怕只覺得自己八字不夠重,避之惟恐不及吧!

對媒體工作來說,就是將這些真正稱為「大師」的專業經驗、知識,整理成文字並傳達給讀者了解,一直以來,不敢說寫得很好,尤其名家在前如繁星點點,但至少在崗位上對得住自己,對於手錶,反倒越是鑽研、越覺得還有太多東西值得學習、值得分享,甚至覺得沒去製錶學校上課實在心虛,儘管回到媒體工作本身,寫作因為趕進度顯得頗為苦悶,但是隨著撰寫中而明白、了解這些厲害的功能與技術的過程,卻是支持自己不斷寫下去的源頭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