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門道;熱鬧

Oct 24, 2011

佛要金裝,藍寶石水晶鏡面常讓表泛出異樣光芒。

以貌取人殊不可取;話雖如此,沒有從最外層接觸,根本不可能了解人或事物。看表的時候先看到的是面盤嗎?不盡然,還有一層透明外衣,不容易被看見,它的功用可大了。

鏡面是每一隻表少不了的零配件,現代表有時還用上不只一塊,連表背也改成透明,希望靠錶廠的真功夫、或是滴溜溜運轉的機芯吸引視線。稍有級數的瑞士表,會註明它所用的鏡面是”藍寶石水晶玻璃鏡面”,很多人知道它跟一般玻璃不一樣,但差別到底在什麼地方,能講清楚的人並不多,至多就知道它比較貴、比較亮。這很正常,很多時候使用配件講究的只是就手便利,配戴首飾講究的是搭調好看;戴錶要的只是能看清楚(時間),或是讓別人看清楚──手上這塊表可是比一台跑車還貴──一類的理由,知道它的鏡面是什麼做的也許無關宏旨。

這都是健康的態度,只是取捨而已;講究什麼,不妨就多花一點時間了解,活到老,學到老,不是壞事;況且錶殼線條未必耐看一輩子,鏡面一天卻可能看上幾十次。歷史經常依著類似的步調循環:老的懷錶多半用玻璃做鏡面,後來化工業發達,比較早期的手錶鏡面很多是用塑料或壓克力做的,它們成型容易,方便做成不同造型配合表殼設計,但太容易磨損。玻璃又再回到舞台中央,然後又有強化玻璃跟藍寶石水晶玻璃。物料科技不斷進步,對人的生活質量當然大有影響。姑不論明亮清晰的鏡面是不是能給人額外的價值感受,但一枚鏡面磨到千瘡百孔、連面盤都看不清楚的表,之所以還能戴在人的手上,十之八九是因為其他的因素,跟表本身關係不大。

藍寶石水晶跟玻璃的關係並不是”白馬是不是馬”,它們從頭到尾都不一樣。所謂藍寶石水晶,其實就是透明無色的人造藍寶石。早在1902年就由法國的化學家發展出人工製造藍寶石的技術(火熔法的始祖),而被廣泛採用的基礎生產技術出現在1916年,先把晶種與融化的氧化鋁放進銠質(或鉑金)坩堝裡,再讓它堆積(助熔法的濫觴);現行生產藍寶石水晶都衍生自這種製程;簡單來說,它像是慢慢長大一樣;但(大多數)玻璃的製作方法是把熔化的二氧化矽倒到液態的錫上,玻璃會浮在錫的最上層,冷卻成形後就成了平面玻璃。

在人類的世界裡,藍寶石水晶的使用量遠比玻璃少,加上製程完全不同,藍寶石水晶也沒有辦法製作成大面積的平面,所以成本高出老大一截,這還只是未經加工的材料,如果要打磨成特殊造型,或是鍍上防眩鍍膜,成本更可觀。事實上,目前藍寶石水晶用量最大的產業就是製表業,表需要的藍寶石水晶面積不會太大,又需要亮麗外表跟抗磨損的特性,最為合適。藍寶石水晶鏡面不容易磨出刮痕,但它上頭為了防眩而熏上的鍍膜就不一定了,尤其是看來幾乎不會反光、防眩效果極之上乘的鏡面,鍍膜更是脆弱。所以儘管這種鏡面理應防刮,但還是小心謹慎使用,盡量不要磨擦到硬物才好。

只是要說:手錶上的華麗名詞,未必都只為唬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