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急之間─準不准差很多
Oct 24, 2011
日本人用”漢字”,經常令人如墜五里霧中,像是”癡漢”,或許讀過水滸傳的朋友會以為是”癡心的漢子”,其實不然;但它有時也會引人發思古幽情,很有趣的一個例子是”緩急針”。
表準不准,怎樣的表現才叫準,是所有鐘錶論壇必不可少的經典大菜。所討論的”準”內容包羅萬象,與表本身的製作或結構相關的像是設計、材質,與調校標準相關的像是COSC、ISO 3159等等;其他像是方位校正、品管要耗去多久的時間;甚至是測量精準程度的方法、儀器,也都是討論的好題目。的確,表用來看時間,準不准果然很重要,雖說有了石英表之後,大家戴機械表追求的多半是工藝或是趣味,不要求至高無上的精準度,但一隻走得準的機械表會令人神清氣爽,讓人不至於每天醉生夢死,活在沒有時間流動的空間裡,顯然對人生能夠發揮加分效果。
要讓機械表走得準,一言以蔽之容易,要親力親為讓表準,花的力氣就可觀了。古往今來多少製錶師殫精竭智,得出了許多結晶,日本話裡的”緩急針”就是其中之一。它用來調整遊絲長度,決定整隻表運行快慢,用”緩急針”來稱呼非常有古意,雖然意義完全不同。我所知的”緩急”出自於西漢人所著書中,但中文裡的緩急,十之八九指的只是”急”,而沒有緩跟急兩種意思。無論急還是不急,”準”對表來說,不但是基本條件,也可以是行銷策略,或是茶餘飯後談閑的好材料。
所謂行銷策略,是指有許多表廠把表上的零件或結構拿出來大書特書,最有名(或說最值錢)的大約是”陀飛輪”,一隻表在四番車之前完全相同,但若換上陀飛輪擒縱結構,身價立刻一飛九千里,搏扶搖而直上,差距不可以道裡計;其他零件當然也可以如法炮製,使用”最大”或”最小”的擺輪,採用”白金的擺輪配重螺絲”通通可以拿出來當做吸引註意的策略,其他特殊、充滿異國色彩的詞當然也不在話下,像是”鵝頸式微調”、 ”無卡度遊絲”、 ”截斷式雙金屬溫度自動補償擺輪”、 ”恆常動力行星式上煉系統”等等,言而總之,無非是為了”準”;當然,是對準客戶的荷包還是對準時間,如人飲水,大家心裡有數了。
言歸正傳:高級機芯的緩急針即將成為古跡。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現下高級瑞士機芯上還有緩急針,只剩下美觀一個理由。機械機芯早已經進步到調整擺輪上的可調琺碼,就能精確控製表每天快若干秒或是慢若干秒,大部份頂級機芯除非搭配光擺(沒有調重琺碼的擺輪),根本不需要緩急針。調整擺輪的扭矩,遠比調整遊絲長度更容易控制。配合緩急針一起使用的五花八門微調系統才是它還能苟延殘喘的理由;而這些美不勝收、充滿創意、打磨功夫的微調系統,正展現了頂級機芯存在的最高價值:它的工藝性格。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鵰。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毛澤東《沁園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