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薄 沛納海薄型化機芯 PANERAI P.4000、P.1000
Nov 2, 2016
PANERAI沛納海自2005年推出P.2002機芯以來,後續發表的P.9000與P.3000機芯,厚度分別在7.9與5.3mm!但近兩年(2016)推出的P.4000與P.1000機芯,厚度都縮減至4mm以下,是薄型化不可或缺的基礎。
當PANERAI沛納海的首款腕錶誕生於1930年代之際,正是計時工具從懷錶演化到腕錶的重要時刻,因此當時的機芯尺寸規格呈現極大與極小化!超過36mm(約16法分)的機芯,自然是運用在懷錶之上,低於30mm以下的機芯,則是用於腕錶以及女用懷錶。
不過當時沛納海所生產的腕錶全都屬於軍事用途,需求重點在於易於辨識操作,因此直徑達47mm的錶殼結構,適合搭載性能穩定的大尺寸懷錶機芯。最早期的618手上鍊機芯,尺寸為35.4mm,厚度則是4.95mm!
後期具有八日動力儲存的Angelus 240機芯,直36mm,厚度更來到6.8mm,因此錶款尺寸絕對更為驚人。即便是在1993年起,沛納海開始生產民用版的錶款,廠方最採用的ETA 6497機芯,以及1998年後所推出的各類型OP系列機芯,絕大部分也非屬於輕薄的款式。
在2005年,沛納海首次推出自製的手上鍊機芯P.2002,由於其具備三發條盒(8日鍊)、GMT與線型動力儲存顯示功能,6.6mm的厚度,已經是廠方所能達到的極致目標。
日後廠方以P.2002機芯為基礎所推出的P.2003自動機芯、P.2004計時機芯、P.2005陀飛輪機芯以及P.2006雙追針機芯,其厚度分別達到8mm、8.2mm、9.1mm與9.6mm!而今年發表的P.2005/MR三問陀飛輪機芯,厚度更增加至10.35mm,隨著功能的增加厚度自然也不輕薄,堪稱是沛納海的「新複雜功能之王」。
除此之外,沛納海於2009年推出的P.9000系列機芯,是廠方最重要的自動機芯,主要是取代原先以ETA 7750為基礎的OP III、VII、IX自動機芯(刪除7750的計時結構),但是廠方的尺寸設定,卻是與OP系列非常接近,31mm的直徑與7.9mm的厚度,適用於原本的錶殼與面盤設定。
不過隔年廠方所推出的P.999手上鍊機芯,26.8mm的直徑與3.4mm的厚度,寫下品牌最輕薄的自製機芯,主要是運用在尺寸較小的錶款中,但是搭載此機芯的錶款相對較少。
接下來品牌所推出的兩款手上鍊機芯,P.3000三日鍊與P.5000八日鍊機芯,厚度則為5.3mm與4.5mm,似乎代表沛納海未曾在厚度上有所妥協。不過就在2014年的香港W&W錶展中,沛納海出乎意料地推出厚度僅有3.95mm的P.4000自動機芯,也是品牌第二枚自動基礎機芯,透過使用微型自動盤的結構,可有效的縮減其厚度,並且使用雙發條盒結構(上下串連),達到72小時的動力儲存,是目前同類型機芯動力儲存最高的機種。此外,機芯採用效率極高的雙向自動上鍊結構,搭配比重高的鎢合金自動盤,能提高上鍊效能。
相較於先前的P.9000機芯,兩者的厚度相差甚多,肯定會影響錶殼結構的設計,這是否代表沛納海將會改變原先厚實錶殼的設計方向?隨後在2015年的香港W&W錶展中,沛納海給予我們肯定的答案,因為廠方推出全新的P.1000手上鍊機芯,這枚機芯的尺寸與原先的P.999機芯極為相同,同樣都是12法分左右的直徑(約26.8mm),但厚度3.85mm的P.1000機芯,則擁有雙發條盒結構與72小時動力儲存,是目前沛納海自製機芯的基礎要求。而採用水平雙臂式橋板、螺絲微調擺輪以及秒針停秒歸零...等裝置,都是品牌自製機芯的標準規格,亦是不可或缺的品牌DNA。
因此2016年, 品牌所推出的全新Luminor Due系列,正是分別以P.4000與P.1000兩款薄型機芯為基礎,打造出厚度僅有10.70、10.50mm的Luminor Due腕錶!同步問世的新款P.4000/10與P.1000/10半鏤空機芯,不僅深具賞玩樂趣以及工藝價值,也開啟了沛納海的薄型化新世界。
文/陳韋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