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步停不下來!勞力士的蠔式設計持續進化(中)

Feb 17, 2015

Oyster Perpetual Sea-Dweller 4000:直徑40mm不鏽鋼錶殼/時間指示、日期窗/3135自動上鍊機芯,C.O.S.C.天文台認證,高抗震與抗磁性的專利藍色Parachrom游絲/抗刮損藍水晶玻璃面/防水1,220米/參考價NTD 336,000(實際價格以官方公告為準)

勞力士專業潛水錶中最傳奇的款式,2014年加入了嶄新的設計細節包括陶瓷錶圈、伸展系統等等,進一步讓Sea-Dweller的設計更為完備。

勞力士的水鬼家族有兩大發展支線,一是Submariner、一是Sea-Dweller,當然Submariner的綠水鬼116610LV向來名揚市場,不過要擁有更強的防水能力、更專業的排氦氣閥裝置,就得看Sea-Dweller了。

但在2008年以Sea-Dweller為名稱,推出尺寸更大、防水更深的Deepsea之後,原創的Sea-Dweller卻就此停產、沈入話題海底,但沒料到六年後,Sea-Dweller卻以更優異的改款浮出海面。

圖左為黑色Cerachrom陶質字圈,具有極強的耐磨、抗蝕、硬度,及高反光性。圖右為Glidelock伸展系統,可輕鬆從錶釦下方,拉起錶帶前後移動,達26mm的調整距離,讓配戴者調整最佳服貼度,同時也便於專業潛水者延長錶帶。

儘管Sea-Dweller雖然晚於Submariner出現, 直到1967年才有第一只Sea-Dweller推出,可是最傳奇的話題、拍賣會上的焦點,幾乎都與Sea-Dweller有很大的關係,包括如雙排紅字或具COMEX字樣的型號等等。

Sea-Dweller就是為了更專業的潛水工作者, 從Submariner強化規格而來的系列,1967年首款面盤上的雙排紅字即印著「Sea-Dweller、Submariner 2000」的字樣,防水可達610米(2,000呎),一直到1978年又增加防水深度至現今的1,220米(4,000呎)。

另外,Sea-Dweller最能與Submariner區隔的裝置,便是專利的排氦氣閥。這項裝嵌於錶殼左側的設計,主要是因為,潛水員在潛水工作站中呼吸的混合氣體,其中的氦氣因氣體分子極小,會穿透橡膠墊圈進入錶殼,然當潛水員進行減壓程序時,留在錶殼裡的氦氣因體積擴大,致使腕錶爆裂,故排氦氣閥可自動逸洩氦氣、又能保持錶殼的防水性,勞力士不僅因此獲得專利,並讓此裝置成為其他品牌高深度潛水錶設計裡,學習、採用的必要配備。

圖左的Chromlight夜光鐘點標記與指針為創新的螢光材質,顏色為特殊的藍色,發光強度能在整個潛水過程中保持穩定,並維持超過8個小時。圖右是位於錶殼左側的排氦氣閥。

法國知名專業潛水公司COMEX,特別指定勞力士為該公司合作腕錶,不僅在潛水技術上持續合作,也才創造出面盤具備COMEX字樣的傳奇款式。
 
COMEX已故創辦人兼總裁亨利.吉爾曼.德勞茲(Henri Germain Delauze)直言:「對於呼吸氫氣的潛水員而言,勞力士腕錶是不可或缺的。」(60米以上深潛時,呼吸的是氧+氦+氫。一般60公尺以內混合氮,不過氮有麻醉作用,不適深潛。)
 
而2014新款Sea-Dweller 4000整體與1991年推出的最終版本幾乎一模一樣,如錶殼直徑仍維持在40mm、排氦氣閥的配備等等,主要著重在零件細節的強化,包括加入了現今勞力士最為人稱道的黑色Cerachrom陶質字圈、持久發光的Chromlight夜光物料,同時內錶圈也鐫刻防偽品牌字圈,大幅提昇錶款的細節精緻度。
 
配戴實用度上,加入Oyster Lock蠔式保險扣、Glidelock伸展系統,使一般配戴者能更輕易調整鍊帶長度、服貼度,專業潛水者亦能輕鬆的將腕錶穩定於潛水服上。
 
內部搭載的機芯仍然是3135自動上鍊機芯,也同樣改用勞力士獨家抗震、抗磁的專利藍色Cerachrom游絲,即使腕錶已通過C.O.S.C.天文台認證,其游絲更能有效幫助腕錶保持長期運作下的精準性。
 
繼2013年的藍黑雙色陶瓷錶圈後,勞力士又再次挑戰赫赫有名的紅藍雙色陶瓷錶圈,此作一出,再次升高了瑞士製錶工業的高規格競爭態勢。

從1982年與美國汎美航空合作推出的GMT-Master,也是勞力士傳奇中不可或缺的一頁,因為除了使用兩地時間指針、以24小時制方式顯示的功能非常清楚好用之外,另外,該款式使用兩種不同顏色的錶圈,亦成為設計的特色。

巧妙就巧妙在這個雙色錶圈,當時用來區隔第二時區的白天與黑夜,第一款在1982年推出的GMT Master是黑色與紅色,後來還出現過深、淺棕色、單一黑色等等,當然,最著名首推藏家之間暱稱為「Pepsi」百事圈的紅藍色錶圈款。

陶瓷圈燒製:陶質由不同化學成分的粉末混合而成,並添加了黏合劑,讓陶瓷得以成型。隨後在攝氏1,600度中燒製,高溫會決定陶瓷最終的硬度和強度。勞力士厲害就厲害在接縫處的完美。

最初勞力士以電鍍方式製作,技術上並不顯困難,但等到2005年勞力士開始推動Cerachrom陶瓷錶圈、並使用於新一代GMT-Master II上之後,雙色陶瓷便成為陶瓷製作技術上的一大天險,因為陶瓷雖非創新材料,但要讓兩種顏色在同一塊陶瓷上出現,就是從未有人辦到過的技術關卡了。

直到2013年,勞力士推出品牌史上首見的黑藍色陶瓷圈,等同宣告雙色陶瓷技術的一大躍進,勞力士為該製程申請了兩項專利,確認充分掌握包括:注塑成型、浸漬、燒結、精密加工、漸進刻度、磨光等六項陶瓷零件的製作過程。

尤其在浸漬的階段,就是顏色呈現的最關鍵部分,勞力士在半邊字圈上注入化學溶液,過程必須非常謹慎,使字圈吸收溶液。而化合物配方亦必須均衡調配溶液濃度和份量。在高溫1,600度的燒結階段,兩種顏色便會分別呈現,同時兩種顏色的交會處,呈現完美的無縫直線交接。

Oyster Perpetual GMT-Master II:型號116719BLRO/直徑40mm 18ct白色黃金錶殼,紅、藍雙色陶瓷旋轉錶圈/時間指示、日期窗與第二時區顯示/3186自動機芯,C.O.S.C.天文台認證,高抗震與抗磁性的專利Parachrom游絲/藍水晶玻璃面/防水100米/參考價CHF 36,500(實際價格以官方公告為準)

黑藍色陶瓷是一個開始,但紅藍圈卻是另一個未知,特別是紅色,勞力士表示紅色本身沒有穩定的礦物顏料,故紅色陶瓷更難以製作。於是勞力士在標準Cerachrom陶瓷錶圈生產過程中,加入創新的著色工序。

勞力士其實是先製作出整塊紅色的陶瓷圈,再調配出將紅色變成藍色的原始化合物溶液,並把下半圈浸漬於特定份量的化合物溶液之中,陶瓷經燒結處理,從中變得緻密、堅固,添加的化合物又會與紅色Cerachrom錶圈的基本元素產生反應,形成最終的湛藍色調,而兩色的區塊對比鮮明、界線清晰準確。

儘管經典紅藍錶圈並非市場預期的不鏽鋼錶殼,而是高價的18ct白色黃金版本,但或許正是因為紅藍雙色難以被製作,貴金屬才能表現它的珍貴,想想,至少經典百事終於能夠以陶瓷材質面世,未來亦能賦予紅藍圈以其他材質推出的巨大想像空間。 

延伸閱讀:腳步停不下來!勞力士的蠔式設計持續進化(上)

延伸閱讀:腳步停不下來!勞力士的蠔式設計持續進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