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詩丹頓的祕密 (連載故事第十六回)

Sep 19, 2011

1953年推出、被稱為巧克力的三眼曆錶

許多人造訪江詩丹頓,或是購買它的作品,很主要的原因在於它的精準性。因為江詩丹頓積極參加各項精準度比賽,1957年日內瓦天文台的比賽就是其一,江詩丹頓送了19只錶去比賽,抱回了13座獎,更打破了三項以往的精準紀錄;1948Neuchatel的精準比賽裡,江詩丹頓送8只錶去比賽,全部贏得同級錶中的首獎。1949年江詩丹頓的校錶大師Edmond Olivier更在日內瓦天文台主辦的比賽裡,創下滿分1000分裡拿下922分的紀錄。比賽得獎的錶雖然不能代表每只錶都有相同的精準度,但對增進品牌聲譽絕對有極大幫助。

校錶大師Edmond Olivier,圖片由江詩丹頓提供

持續創新是江詩丹頓品牌精神之一,1950年代它的諸多錶款也都有著這種精神,儘管江詩丹頓的內在已經有了非常大的改變。1951年它的管理者之一Henri Wallner辭世,代表一個舊的世代完全凋零。Wallner在江詩丹頓工作40年,他是前一代江詩丹頓管理階段裡僅存的最後一位,到此幾乎也代表了傳統江詩丹頓的人已經全數被來自積家的人取代。

1931年推出的超薄懷錶,機芯只有0.94mm
幸好江詩丹頓的產品在所有人的眼裡仍是不折不扣的江詩丹頓。1953年一枚被暱稱為巧克力(Cioccolatone;義大利文)的三眼曆錶推出,它的外型酷似在義大利銷售的瑞士巧克力,所以有了這個暱稱,這款優雅的錶在2003年有了後繼者,被命名為「Toledo」的錶所取代。外型像巧克力當然不會是江詩丹頓在1950年代會強調的特性,它的特殊之處在於製錶技藝,它是一款全曆錶,能指示日期(針)、星期及月份(視窗)以及月相,三眼曆錶在當時並不罕見,但在造型上乏善可陳,這款錶使用的無疑是來自積家的機芯,在積家的產品線上也可以見到類似的三眼曆錶,但老實說,積家與江詩丹頓的美感,或許精準一點地說,在1950年代,實在有不小的差距。

1955年,Jean-Marc Vacheron與Esaie Hetier的學徒契約被發現,於是原定慶祝品牌創立170週年的活動變成200週年,相對來說,本來稍微畸零的年份,一下子變成值得大書特殊的年份。那一年江詩丹頓推出了兩款紀念錶;而在美英法蘇四強的代表齊聚瑞士參加日內瓦高峰會的時候,將江詩丹頓的錶獻給了四國的代表們。

幸好江詩丹頓的產品在所有人的眼裡仍是不折不扣的江詩丹頓。1953年一枚被暱稱為巧克力(Cioccolatone;義大利文)的三眼曆錶推出,它的外型酷似在義大利銷售的瑞士巧克力,所以有了這個暱稱,這款優雅的錶在2003年有了後繼者,被命名為「Toledo」的錶所取代。外型像巧克力當然不會是江詩丹頓在1950年代會強調的特性,它的特殊之處在於製錶技藝,它是一款全曆錶,能指示日期(針)、星期及月份(視窗)以及月相,三眼曆錶在當時並不罕見,但在造型上乏善可陳,這款錶使用的無疑是來自積家的機芯,在積家的產品線上也可以見到類似的三眼曆錶,但老實說,積家與江詩丹頓的美感,或許精準一點地說,在1950年代,實在有不小的差距。
1955
年,Jean-Marc VacheronEsaie Hetier的學徒契約被發現,於是原定慶祝品牌創立170週年的活動變成200週年,相對來說,本來稍微畸零的年份,一下子變成值得大書特殊的年份。那一年江詩丹頓推出了兩款紀念錶;而在美英法蘇四強的代表齊聚瑞士參加日內瓦高峰會的時候,將江詩丹頓的錶獻給了四國的代表們。

1955年發表的Cal.1003,厚僅1.64mm

更值得一提的,是那一年江詩丹頓與積家共同推出了超薄機芯Cal.1003,厚度僅1.64mm,雖然它不是史上最薄的機芯,但卻是同尺寸機芯裡最薄的,它也讓手錶的厚度降到了4.54mm,在1950年代那是極大的成就。追求超薄體型錶款始終是江詩丹頓的目標之一,1911年,江詩丹頓同時製作出8910法分的超薄機芯,厚度均是2.82mm1917年降到2.25mm1924年再降到1.88mm1931年它甚至推出了一款厚度僅0.94mm的懷錶機芯,1955年的Cal.1003可說是這項追求創新精神的具體表現。

不可諱言,Cal.1003的技術來自積家,早在1907年,積家就已經創下機芯厚度僅1.38mm的世界紀錄,但即使江詩丹頓與積家分家之後,追求超薄的精神並沒有消退,1981年同樣的Cal.1003機芯被翻轉過來,把指針安排在擺輪側,直接從橋板上伸出來,這樣獨特的配置讓人清楚看見Cal.1003精微之處。到1992年,更推出了全球最薄的三問錶,厚度只有3.28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