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詩丹頓的祕密 (連載故事第十三回)

Sep 14, 2011

比勒頓為江詩丹頓開發的計時器,推出第一年就拿下四筆訂單

困頓的年代經常激發出偉大的心靈,也或許是因為無工可作的時刻只好多動腦袋,經濟大恐慌的時期,瑞士錶壇一顆巨星慢慢嶄露頭角,自1919年開始任職於江詩丹頓工坊的比勒頓(Albert Pelleton),在1933年開發出一款供運動競賽使用的擕帶型計時器,可以同時紀錄下誤差小到1/10秒的多個時間;它有著精密、可攜帶又可留下紀錄的優點,一推出就得到不少團體注目,1935年成為伯爾尼(Berne)格蘭披治大賽的官方計時器,推出第一年拿下四筆訂單,在民生凋弊的年代,這已經是可觀成就。

比勒頓為江詩丹頓開發的計時器藍圖

對江詩丹頓而言,1935年象徵品牌創立150週年。當時所有書面資料都指出江詩丹頓應該創立於1785年,直到1950年代發現Jean-Marc Vacheron收學徒的契約之後,才將品牌創立年份向前推了30年。慶祝品牌週年理應是大事,但1935年時全球還陷在1929年經濟大恐慌的餘波裡,雖然所有人都相信這應該是金融危機的尾聲,但歷經多年衰退,大多數行業其實也幾乎耗盡老本,江詩丹頓決定為特殊的年份製作兩款紀念錶,但五窮六絕的大環境裡,當然必須要有相應的措施。所以這兩款紀念錶雖然有著嶄新面貌,但卻使用同一款機芯──大約是三十年前開發的懷錶機芯,因為它原本為懷錶設計,也因此兩款錶裡,有一款的獨立小秒針位於九點鐘方向。

江詩丹頓在1935年推出的150週年紀念錶,時值經濟大衰退,所使用的機芯是30年前設計的舊機種
今日有許多錶採取這類特別的小秒針配置,但它的起源,其實就是因為資源不足、以及懷錶過渡到手錶的時期,許多懷錶機芯被用來製作手錶,所產生的獨特歷史產物。另一款更是特別,它的小秒針雖然在常見的六點鐘方向,錶冠卻變成在十二點鐘方向。儘管如此,這兩枚錶仍舊優雅而充滿江詩丹頓的品牌精神,而且這種獨特的配置居然得到眾人喜愛,後來江詩丹頓甚至其他品牌也數度推出同類型配置的錶款。

1935年9月,英國威爾斯親王──也就是不愛江山愛美人,甘願為心上人放棄英國王位的愛德華八世、後來的溫莎公爵──參觀江詩丹頓錶廠,也訂製了三座特殊的時鐘,鏡面使用藍色的玻璃,這是親王最喜歡的顏色;在銷售幾乎停滯的年代,親王下的訂單無疑是幸運之神的暗示,他也是江詩丹頓150週年慶時首位在禮簿上簽下大名的貴客。

1936年起,儘管大環境漸漸改善,但瑞士百廢待舉的情況還是持續,或許有一點點進色,但是復甦速度極慢,原因是瑞士法郎貶值,雖然那理應對出口有幫助,但因為過去幾年的蕭條,許多人重回工作崗位時還得面對物價上漲,相對的購買力也顯得弱些。次年訂單終於快速成長,但錶廠卻沒有足夠產能應付這些訂單,加上另一波政經危機慢慢籠罩歐洲,這次烏雲從德國上空飄向瑞士。

希特勒執政數年,開始發出要以武力收回第一次大戰之後德國失去的土地。多事之秋讓江詩丹頓的狀況好不起來,再也沒有資金投入研發,或是更新生產設備,也沒有能力資助它原本在世界各地的代理商從經濟大恐慌裡站起來,當時江詩丹頓剛完成一本紀念創立150週年的品牌歷史書,經營者Charles Constantin在書裡的一句話正是當時江詩丹頓境況的寫照,他說:
「雖然前途充滿希望,但現在缺錢的問題馬上就得解決…麻煩的是我找不到方法」。
於是在1938年,江詩丹頓出現了大變革,或許是自18世紀創立以來,幅度最大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