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錶比較常看到錶頭還是錶帶?

Jan 24, 2025

戴錶比較常看到錶頭還是錶帶
好戴好用已經是時下錶帶錶扣的低標了,相對地有特色的外型設計可能會大幅提升錶款的辨識度。

某次試戴品牌出借的錶款時得出了一個意外的感想。儘管整體而言我對這款錶各方面的印象都比之前光讀資料來得加分許多,但在這一個週末的配戴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反而是鍊帶的部分;當然,錶款的鍊帶做得好看好戴是讓我留下印象的主因,但這個體會本身卻讓我意識到,一支錶最容易被看到的部分有可能不是錶頭而是錶帶。

其實我們用一個很機械式的算法就可以得到這個結論;以我自己為例,我的手圍150mm,假設戴一支錶徑40mm的錶它在我手腕上的面積也只佔整圈的1/3不到,就算用lug to lug來算差不多也只剛好搆到1/3,相形之下錶帶包覆的範圍遠大於錶帶,在這個前提下我們一眼看去視線落在錶帶上的機會是錶頭的兩倍(或更多)。

毫無疑問地這是個簡單粗暴的算法,實務上配戴者的動作、與觀者之間的相對位置等等因素都會影響到錶頭或錶帶的露出頻率,但不可否認地它確實點出了錶帶在視覺上的存在感或許比我們以為的更高。

所謂的「觀者」又有分成配戴者本人和周圍的其他人;以配戴者本人來說,在我們日常生活的動作裡,視線會直接掃到錶頭的情況意外地少,除非是舉手看錶或是錶頭根本戴在手腕內側,否則一般我們看書滑手機眼角餘光會看到的都是錶帶和錶扣,這是我在前頭提到的試戴中才第一次發現的事實。不過我的經驗有個破綻,因為我每天坐辦公桌的時間很短,而且一旦坐下來以後習慣把錶脫掉,所以在我的分析中少了「戴著錶打電腦」這個情境,而這個情境對很多人來說可能佔據了一天中相當長的時間,打電腦的手腕姿勢的確比較容易瞄到錶頭,符合這些條件的人這裡跟我的經驗應該會有一定程度的落差。

再來看看周圍其他人都是如何目擊旁人的手錶的。人的手臂自然下垂時手腕內側——也就是錶扣的位置——會貼近臀股之間,這會讓旁人不易看到錶扣,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會讓錶頭和錶帶(沒被遮住的部分)的露出比例達到1:1,大幅提升了錶頭的存在感。但有趣的是,以我平常辨識旁人戴的錶的經驗——不論是路上碰到或是電視電影中出現的,有很高的比例我是透過錶帶錶扣而非錶頭認出錶款的,比如說勞力士的五珠帶或是卡地亞的C字扣都很好認,儘管透過它們我只能認出品牌而不是確切的款式,但至少可以確定錶帶錶扣在提供辨識度上能夠發揮的作用絕對不亞於錶頭。

近年各家品牌確實更加著力在鍊帶和錶扣的研發,不過大部分都是將重點放在質感和機能性這一塊,相對地造型上同樣也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印象中並不多見,考量到它們在配戴者手腕上的曝光頻率之高,或許往後錶廠也可以針對這些部件的設計更標新立異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