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力士「保護地球 · 恒動不息」計劃 馬米拉瓦可持續發展保護區
Dec 27, 2024
得益於兩位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得主的不懈努力,亞馬遜保護區成為生物聲學技術應用的前沿陣地。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Rolex Awards for Enterprise)自1976 年創立以來,便融匯科學、技術、巧思與熱情,一直致力於引領地球進步,如今已成為勞力士「保護地球.恒動不息」計劃(Perpetual Planet Initiative)的一部分。近半世紀以來,獎項共收到來自191 個國家及地區近37,000 份申請,並從中選出160 位傑出人士成為大獎得主。
2002 年的五位大獎得主包括兩名環保守護者,即巴西靈長類動物學家、保育者兼巴西亞馬遜馬米拉瓦可持續發展保護區(Mamirauá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erve)創辦人荷西.馬斯奧.艾爾斯(José Márcio Ayres)以及法國生物聲學家米歇爾.安德烈(Michel André),安德烈發明的水底裝置可以辨認鯨魚的聲音,並提醒附近的船隻避免與鯨魚碰撞。
艾爾斯起初在馬米拉瓦從事白禿猴的研究與保護工作,白禿猴是當地特有的靈長類動物,臉頰鮮紅,其數量正在迅速減少。他很快意識到,作為雨林的訪客,自己人微力薄,於是在此推行一種與當地居民合作的嶄新保育模式,並於1996 年建立馬米拉瓦可持續發展保護區(Mamirauá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erve)。在這種模式下,居民無需搬離所在地區,而是成為保護區的管理者,不再依靠消耗自然資源獲得收入,從而實現社區繁榮發展與野生動物保護的雙贏。
截至2002 年,新保育模式成效顯著,艾爾斯因此獲頒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並得以將計劃擴展至鄰近的阿瑪納保護區(Amanã Reserve),成立當時全球最大規模不間斷的雨林保護區。
可惜艾爾斯在完成此壯舉僅一年後便與世長辭,但其精神仍然傳承不息。馬米拉瓦的保育模式已推廣至世界各地,影響深遠。一支優秀專業團隊傳承其保育精神,繼續進行管理及保護工作。馬米拉瓦研究所(Mamirauá Institute)現任科學總監埃米利亞諾.埃斯特思.拉馬略(Emiliano Esterci Ramalho)初見艾爾斯時只是一名見習研究員,至今已在保護區生活工作二十年。馬米拉瓦研究所是艾爾斯於 1999 年成立的社會組織,旨在開展研究,支持亞馬遜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可持續運用。
「我們秉承馬斯奧的願景,將可持續發展保護區模式作為馬米拉瓦研究所的核心,馬斯奧為研究所及該模式的成功指明了發展方向,團隊堅定不移地實踐其理念。」~拉馬略。
艾爾斯的熱忱與精神至今仍激勵著人們為保護亞馬遜而奮鬥。2013 年,安德烈來到馬米拉瓦,驚歎於繁茂的雨林景觀、出色的保育成效以及保護區與社區合作模式的成就。他很快意識到,馬米拉瓦保護區的創辦人正是十年前同為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得主的艾爾斯。他決定發揮所長,運用專業知識襄助馬米拉瓦保護區的大型計劃。逾二十五年來,安德烈致力於推動生物聲學研究的發展,希望運用聲音監測並保護生物多樣性,修復脆弱的生態系統。正如他所說,對聲音的感知也許是所有生物唯一共有的感官體驗。
遙感衛星和飛機等傳統勘測工具可以繪製樹冠圖,但靈敏度不佳,無法準確反映地面的真實情況,因此,安德烈及拉馬略於2016 年發起「天道計劃」(Project Providence)。該計劃應用生物聲學技術監測亞馬遜流域的生物多樣性狀況,為研究者提供新視角,近距離觀察雨林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以便深入分析,為保育策略提供依據。安德烈與拉馬略合作,在整個馬米拉瓦保護區安裝了22 部名為「節點」的聲波感應器,可記錄一系列波長,辨別數公里以外的聲音,並留存錄影。
每年,團隊都會從森林深處的樹梢位置取回節點,在定製河船上的流動實驗室對其進行保養及分析。根據感應器收集的資訊,可繪製出有關生物多樣性及棲息地的多層「聲音地圖」,堪稱世界上最大的單一生物聲學數據庫。未來,安德烈及拉馬略希望將「天道計劃」推廣至整個亞馬遜流域。不同的保護計劃互相支持,互為補充,成就一段跨越數十載的佳話,勉勵我們攜手合作,共築地球美好未來。有賴於同為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得主的傑出人士,馬米拉瓦保護區創辦人艾爾斯的開創之舉在其逝世二十年後進入全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