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的陀飛輪比較好看?
Dec 13, 2024
過去我很少思考自己有沒有特別偏愛某些陀飛輪的形式;類似的情形放到計時碼錶我可以說出我比較喜歡雙眼或三眼、單按把或雙按把,然而一旦換成陀飛輪的話似乎就沒有那麼系統化的口味傾向。一般我們熟悉的各種陀飛輪形式會如何影響裝置本身的美感呢?首先來看看飛行陀飛輪。通常我們都會說飛行陀飛輪少了上方錶橋的遮蔽可以更完整地呈現內部結構,不過某種程度上這也得看它的內部結構有沒有可看之處。以GREUBEL FORSEY最新的Nano Foudroyante EWT計時陀飛輪來說,這款它直接將閃電針裝在陀飛輪上,假設它的上方多了某種形式的固定錶橋——哪怕只有單臂、甚或是透明的,勢必還是會大幅減損賞玩樂趣,像這種情況就有做成飛行陀飛輪的必要(或許正是因為如此它也成了GF第一款真正的飛行陀飛輪),相對地有些陀飛輪的機械結構無甚特殊,零件打磨也乏善可陳,老實說碰到這種例子我就覺得露不露都沒差,甚至如果你弄個有意思的錶橋加在上面搞不好還比較有看頭。
這也帶到了另一個問題,某些陀飛輪令人印象深刻的未必是內部構造,有時候一個造型突出的錶橋反而更容易讓人記得,比如說寶璣的7047 Tradition Tourbillon如果做成飛行陀飛輪的話勢必會稀釋了同系列大巧不工的風格,儘管像它那麼大顆的陀飛輪光從底下恐怕也抓不住,但以結果來說它的錶橋確實也在美學上發揮了作用。
另一個經典的議題是擺輪要跟陀飛輪同軸或偏心。當年Vincent Calabrese為寶珀設計的陀飛輪曾經一度為了它偏心的擺輪被人指為卡羅素,凡此也成了錶界一門著名的公案,儘管如今我們已經不會存在這樣的偏見了,但講到擺輪的同軸或偏心不少人還是各有偏好。
將擺輪配置在偏心的位置有可能是出於技術上的理由,比如說要減少厚度、或是為了提高振頻採用了小徑的擺輪等等,然而這種機能性的選擇最終也造成了美學上的效果。依稀記得以前聽前輩說過他喜歡同軸擺輪的理由是因為它看起來比較大氣,但另一方面寶珀陀飛輪優美的鳥型籠架卻也是偏心擺輪下的產物,只能說同軸與否固然會影響設計的方向,但最終成品好不好看還是取決於設計師的功力高下。
擺輪的形式也會決定陀飛輪的美學表現,一般而言大尺寸螺絲擺輪的往復運動比較有存在感,相形之下小徑光擺輪的動態就沒那麼明顯——而且這種擺輪往往帶有既製品的廉價感,裝在陀飛輪這等高階複雜功能裡有時候會像山寨貨。不過同樣地,無論擺輪大小,只要設計得宜同樣很吸引人,比方說這裡一再提及的寶珀陀飛輪何嘗不是小徑擺輪,但它的美感甚至可以說是不用小徑擺輪就無法實現,再次證明了變化存乎一心。
這次姑且先略舉了幾個影響陀飛輪造型的因素來做分享,希望後續能引起大家的討論,接下來如果又有什麼新的想法也會找機會再做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