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錶裡哪些東西被專利保護了?
Nov 15, 2024
SEIKO Watch社長內藤昭男之前受訪時提到一件事引起了我的注意。當時他(又)被問到GS錶扣問題,而內藤在回應中提到Grand Seiko之所以遲遲未改良錶扣的其中一個理由竟然是因為有專利衝突,至於他前一陣子在LinkedIn上表示新的錶扣「正在做了」則是因為目前他們似乎找出了迴避專利的方法,由於這個突破相關研發才終於能夠向前推進。
過去我幾度被錶友問到GS錶扣的問題,而我的回答大致上都是從「精良的現代錶扣做起來相當複雜、好的錶扣成本可能比尋常機芯還貴」等等幾個方向來為精工漫長的研發過程辯護,但說真的我從來沒想過專利會是個問題。
品牌總愛在新聞稿裡強調自己的新技術擁有多少專利(或是正在申請),老實說我個人是已經看到有點麻木了(對我們記者來說搞懂這項技術在幹嘛比較重要),而且通常我們比較關心跟機芯有關的部分,相形之下你的錶帶錶扣有什麼專利坦白說很容易被忽略。
事實上現在我一下子還想不起來最近有哪個牌子的錶扣提到它有專利,倒是有不少人的錶帶快拆系統說有專利保護,如今聽說精工的問題以後不禁讓我開始好奇目前市面上的各種錶扣(尤其是微調機構)當中有哪些部分是別人學了就會被告的,比如說格拉蘇蒂和IWC的錶扣都可以在戴著的狀態下透過按壓logo直接調整錶帶長度,這看起來滿像獨家技術的,不過既然兩家都用了或許沒有專利保護,也許內部構造不同也說不定。
由此延伸讓我開始思考目前市場上有哪些技術的發展(或限制)背後其實也有這種「大人的理由」在運作。矽游絲或許算得上一個。HORAGE的Tzuyu Huang黃姐之前就在名表這裡分享過製錶業對於矽游絲專利的內幕(矽游絲專利已經到期 百達翡麗、勞力士矽游絲還有優勢嗎?);在矽游絲的核心專利已然到期的現在我們並沒有看到市場上出現大量的相關產品,過去我對這件事的理解是矽游絲的實用化除了基礎規格之外還需要包括表面處理在內的許多相關技術配合,而如果算上所有這些關聯技術的話現階段外部品牌還沒有辦法自由使用矽游絲——至少也是很難讓他們的產品商用化,對照上Tzuyu Huang透露的產業實況只能說背後各家的角力比我們想像的還要複雜。
《Chronos Japan》的廣田雅將認為矽製零件真正的實用化落在2010年代中期,而我對這個斷代的解讀是2015年帝舵正式推出搭載矽游絲的自製機芯MT56系列,由勞力士集團大舉投入矽製零件的量產的確足以標識這項技術的成熟。錶界在矽質零件問世初期對它諸多疑慮,時至今日儘管仍然有人在傳統性方面有所抗拒,但過去對於矽零件易碎等等問題的討論已經很少看到了,甚至我去年入手帝舵BB54時完全沒意識到自己買了一支裝矽游絲的錶,而這種觀念上的轉變除了「習慣」以外,各種我們一般人不知道的專利在背後默默提升了相關素材性能才是這項技術得以普及的關鍵理由。
所以往後看到新聞稿上的專利還是多留心一下好了,有些我們覺得理所當然(而別家卻做不到)的事或許就是靠它們在背後運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