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nd Seiko

Grand Seiko匠技的百年執著PART1――精工社長 服部真二訪談 創新為存在的首要

Jan 14, 2013

Seiko精工社長 服部真二
精工社長 服部真二。1953年生於東京,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經濟學部,1984年進入精工舍,1992年出任SEIKOSHA(UK)Ltd. 董事長,回到日本於1996年擔任經營企劃部長,2003年擔任精工Watch董事長兼社長。

「永遠領先一步」是精工品牌的座右銘,無論技術、無論市場策略,都讓精工把創新兩字,放在所有發展計畫的前頭,這也使精工製錶至今百年,存在著不得不前進的執念。

對瑞士高級製錶工業而言,近五年將會面臨不得不嚴肅思考改變的關鍵期,原因無外乎就是,長期以來如超級市場般提供大小品牌各式通用機芯的ETA,將真正開始採取緊縮政策,當大限一到,ETA將不再提供足量機芯,甚至完全停止包括關鍵零組件如游絲等,長期以來僅依賴ETA而沒有自製能力的低階品牌,勢必面臨斷貨的窘境。於是,TAG HEUER豪雅在2011年宣布其1887自製計時機芯,將使用部分來自日本SEIKO精工的專利與零件,便成為整個業內偌大的新聞,甚至有評論者打趣的說:「日本在70年代毀滅了瑞士製錶,現在又將成為瑞士製錶的救星嗎?」

Seiko精工
SII。1937年設立,前身為第二精工舍,專事高級機械機芯的相關製造,包括GS、Ananta等等,內部生產所有機械機芯所使用的零件,一直到組裝測試完成,但不包括錶殼等外部零件。

「是的,我們的確提供了豪雅一些零件,不過必須是在不影響精工本身製造的狀況下。」精工社長服部真二於此次訪談間表示,精工擁有131年的歷史、從1913年開始製錶,歷史已屆百年,現今所有相關的零件製造環節,都是由精工自己一步一步建立而成,因為日本不像瑞士,有著充足的零件供應網絡,所以每一樣東西都必須靠自己生產,相信,像精工擁有如此完整垂直生產能力者,在瑞士亦是寥寥可數。

服部真二接著指出,精工之所以能夠在許多日本傳統企業備受打擊的經濟狀態下持續挺進,「創新」與「品質」,就是精工存在的理由。

Seiko精工
SEIKO EPSON。1942年設立,前身為第二精工舍諏訪工場,目前擔任SD等所有與石英相關的錶款製造,內部製造從錶殼到機芯所有零件,並將腕錶所有組裝完成,僅石英不在此地生產。

「創新,來自於精工創辦人服部金太郎所說:永遠領先一步的意思。」技術要創新,必須奠基於內部的實力養成:包括專事機械機芯的SII、石英電子技術的SEIKO EPSON,這兩廠乃是精工的技術心臟,兩廠共製造包括機械、SD、石英、人動電能等四類機芯,每個機芯均涵括從設計到完成,此間累積的研發知識,正是精工的核心價值,也才能在70年代的石英錶、到1999年Spring Drive至自鳴、三問,甚至2012年的Astron太陽能GPS等等不斷展現精工在技術的革新。

Grand Seiko
1960年精工推出的Grand Seiko旗艦系列,而現代的Grand Seiko具備機械與Spring Drive系統,包括外部修飾、機芯結構、夾板打磨等等,屬精工最高階等級。圖為GS五十周年紀念款。

「尤其鐘錶是來自於歐洲的技術,如果要與其競爭,你就必須做的比他們更好,才有機會突圍。」服部真二表示,品質是精工所追求的絕對條件,所以包括GS、SD的每日誤差標準,會遠遠超過瑞士天文台,又或是在高階複雜如自鳴、三問等,精工的機芯設計也與歐洲大為不同,同時不易模仿,甚至是使用太陽能發電的GPS校時,這項技術或許更可能改變市場的潮流,拉開與對手的差距。

Seiko精工Spring Drive
1999年推出的Spring Drive機芯結合機械與石英兩種系統的優點,主要是三能整律器取代了傳統的擒縱系統,精度可達月差正負15秒。圖為Spring Drive計時限量款。

但精工也明白,要在國際上獲取高階品牌認同,尤其是高級機械錶領域,行銷與發展是必要的,於是在2010年BASEL上,服部真二便宣布精工以GS系列為主力向全球進軍,因為GS上所使用的都是精工最新開發出的技術,尤其精工在2013年已屆百周年製錶,精工將會有更大的動作,也讓過去以歐洲品牌為主的全球市場,能夠了解精工在鐘錶技術上,其實能與一級品牌相抗衡。

Seiko Astron GPS
2012年SEIKO發表最重要的Astron GPS衛星校時錶,內部具備一百多項專利,最厲害的部份是,精工突破了太陽能動力發電的瓶頸。

服部真二認為,過去精工與其說是保守,不如說是更加謹慎,尤其精工目前仍屬家族企業,對他來說,如何能夠經營得長久?什麼動作可以增強未來的基礎?這方面才是他需要考慮的觀點,不像一般企業的高階經理人,比較講求短期績效,相對來說,在這方面他就有比較大的伸縮空間,許多資本的投入,他所觀察的是三年至五年的後續影響,這才能讓精工在未來的每一步都能走得穩健。

文/劉必祥  部分攝影/劉信佑  資料提供/SEIKO 0800-221-585   特-55

延伸閱讀:Grand Seiko匠技的百年執著PART2 精工技術奧義 I-Grand Seiko Hi-Beat完美機械極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