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價值」有分真假嗎?
Jul 12, 2024
Phillips五月在香港的拍賣上有一件相當有意思的PP懷錶,這只Ref. 767除了三問和萬年曆之外還搭載了罕見罕聞的「三追針計時碼錶」——跟朗格的三重追針不同,這款是真的有三根中央計時秒針,允許同時計測三組時間。詳細的介紹可以參考富藝斯的目錄(https://reurl.cc/Wxn64Z)或是SJX(https://reurl.cc/LWEyje)的解析,這裡想談的是我在閱讀這些介紹時的一些聯想。
因為有一陣子很喜歡掛在《Perezcope.com》上看他踢爆一些造假的古董錶,所以現在我一旦看到「已知僅生產過多少只」或是「目前僅出現過多少只」之類的描述都會反射性地警惕起來;當然我沒有任何理由懷疑這只三追針懷錶是造假的,但我忽然想像,假設有人真的贗造了一只百達翡麗的古董懷錶,並且為它搭載了一項從未出現過的特殊功能,像這樣的一只錶在被識破了以後還有多少價值?
如果今天一支Daytona被發現偷換了仿製的保羅紐曼面盤以後價值肯定一落千丈,因為製作假面盤的難度和成本相對極低,但要製作一種「假的」複雜功能所需的技術卻跟真的相差彷彿——某種程度上所謂「假的」複雜功能本身就很弔詭,一種功能只要能夠正常運作就不該說它是假的,造假的是它的出處和故事,無損於它作為一件機械結構的本質,所以當我們在評價這只想像中的假錶時,儘管它已然不具備「獨一無二的百達翡麗複雜錶」的價值了,但它應該仍然保有「罕見的特殊複雜錶」的價值,只是這樣的價值到底是多少卻很難公平看待。
讓我為這個假設再疊上一層:如果今天有另一只功能完全相同、然而是由無名品牌製作的懷錶拿出來賣,它的價格應該要比這只已知是贗品的百達翡麗更高或更低?毫無疑問地這兩只錶的工藝價值是完全相同的,但在出處上撒謊的這只假PP會為它的不誠實付出代價、賣得比無名錶款更便宜嗎?還是大家仍然願意為了這個假的logo多付點錢?
當我們在討論「稀缺」的觀念時有分成所謂「工藝稀缺」以及「人為稀缺」,工藝稀缺指的是這個東西很難做、能做的人不多(比如說大自鳴或琺瑯彩繪),或是它的原物料產量很少、難以取得(比如說寶石或貴金屬),人為稀缺則是因為一些刻意的理由——比如說限量、或是發行期間很短,導致市面上流通的數量不多。對照上這裡的例子,保羅紐曼面盤應該屬於人為稀缺,因為它的量少並不是因為難做,相對地三追針計時碼錶就是屬於工藝稀缺,而放到造假的操作來說,人為稀缺造假起來比較容易,因為它一開始就不難做,反過來工藝稀缺就沒什麼造假的動機,因為複製它的成本太高了,丟到市場上以後最終也沒什麼利潤。
文章一路寫到這裡似乎是在鼓勵人忽略外在因素、直視工藝價值,但這個論調走到極端又有可能會變成否定品牌歷史文化的意義,這對鐘錶收藏來說同樣是一種偏執,如何在這兩端之間找到最符合自己價值觀的位置才是我們玩錶人的功課。
附帶一提,最後那只懷錶賣了HK$ 10,130,000,同樣的功能沒有牌子的話你願意付多少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