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專賣店派」還是「傳統錶店派」?

Dec 29, 2023

ROLEX
你是專賣店派還是傳統錶店派?傳統錶店要是只靠兩個牌子在撐的話跟專賣店又有什麼分別?

《A Blog to Watch》的Ariel Adams最近在一篇文章中談到了他對於這幾年鐘錶電商發展的看法。簡單來說他認為目前市場上從品牌直營到小型零售的各級電商太多,導致投入發展線上銷售系統的資金無法集中,最終就是像現在這樣沒有一家有辦法提供真正優越的服務品質,他的建議是品牌與其各自為政一家開一個網路專賣店,不如大家整合資源共同扶植幾家複合品牌的銷售平台,就像過去他們一起投資大型賣場那樣,他認為照這個模式發展而成的市場才能夠真正達到多贏的局面。

Adams對錶界的建議往往都有點過度理想化的傾向——儘管我個人並不排斥這種論調,但在討論他的做法可不可行之餘更令我感興趣的反而是他在文章中隱隱透露出的「反專賣店」的態度。

每當跟同業或是錶友聊到鐘錶銷售生態時總是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一股對品牌直營專賣店的不滿情緒;我們對專賣店的認知往往會歸結到打壓經銷商、提高單錶利潤、價格強硬、扣住好貨自己賣等等自私自利甚或是貪婪的印象,某種程度上比較接近經銷商的立場——雖然實際上要我們選邊的話也未必會站在錶店那邊。另一方面從買錶人的角度來看可能也會得到類似的評價,首先價格強硬是最有感的,扣住好貨則是限制了我們的選擇,至於提高利潤和貪婪就又回歸到許多消費者認為無商不奸的敵視態度,總之一開始就假設了品牌都在坑你的錢,一路講到這裡會發現話愈說愈難聽,論調也逐漸開始扭曲,彷彿專賣店對消費者而言百害而無一利。

其實只要稍微跳出這種情緒就能意識到這些評價對品牌不盡公平。首先追求利潤是開門做生意的基本,原本就不該被過度妖魔化,而且自己開店意味著額外的成本,加加減減以後他們賺的恐怕也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多。價格強硬也是一種維持行情穩定的手段,事實上隨著這些年專賣店的運作以及品牌對經銷商的限制,現在各家錶店的價差已經不像過去那麼戲劇化了,儘管最終它導致了買錶變貴,但以市場整體來說這樣的確比較健全。

專賣店跟一般錶店最本質的差異在品牌數量,對消費者而言如果明確知道自己想買什麼牌子的話去專賣店可以看到更完整的產品,反之在傳統錶店則是能夠透過一次瀏覽多個品牌逐漸過濾出自己的口味,只是隨著時下資訊流通,許多顧客在進店之前就已經知道自己要什麼了,這種情形確實削減了傳統錶店的優勢,另一方面我們往往會戲稱以後一間錶店如果沒有某幾個牌子的話根本做不下去,照這個講法那些錶店現在也變成只賣少數品牌的另類專賣店了,過去傳統錶店的優點如今幾乎已經無用武之地。

嘮嘮叨叨地講了這麼多其實並沒有要歸結到什麼了不起的結論,只是觀察/意識到了那股隱隱約約的反專賣店的情緒以後想要指出這點,並試著從不同角度稍加分析而已。過去我們往往會有專賣店只能做觀光客生意的偏見,但事實是現在有愈來愈多在地有實力的玩家開始跟專賣店建立起長期穩定的關係,隨著銷售生態不斷變化,或許我們也應該不帶成見地持續思考在這個結構中每個角色的定位。